本篇文章3796字,读完约9分钟

最近,有一些关于玉米价格下跌、农民手中积压剩余粮食以及大型粮食种植者因收入低而“毁约弃耕”的讨论。一些地方的一些大型粮食种植者和合作社在种植玉米方面遭受了损失,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土地租赁成本高,这与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过度追求规模有关。总的来说,玉米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流通秩序,促进东北玉米库存消化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去年出台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定价与价格补偿分离”建立了玉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生产者补贴机制,激活了市场,解开了玉米产业的“死扣”,从根本上振兴了整个产业链。这项措施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重点解决最突出的玉米过剩问题,是农业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近,有一些关于玉米价格下跌、农民手中积压剩余粮食以及大型粮食种植者因收入低而“毁约弃耕”的讨论。客观地说,这些现象存在于一些地方。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待这些现象,理清发展的神话,不仅是正确认识问题的需要,也是做好下一步工作、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

首先,什么是价格下降?改革前,国内外玉米价格差异明显。改革后,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市场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变化,农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在改革设计框架内进行了充分考虑。

有人认为玉米价格下跌太多,只有4或5美分,这不符合当前玉米价格的整体实际水平。根据全国情况,2016年玉米平均价格为每斤0.81元,同比下降0.17元,降幅约为17.3%。具体到东北四省,根据调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市场报告,2月下旬价格稳定在每斤0.60元至0.85元之间,低于其他产区的价格和进口玉米的到岸价格0.1元至0.2元。总体而言,玉米价格已达到相对合理的回报水平,各环节、各地区之间的合理比价关系已基本形成。这种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是不同主体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博弈的结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流通秩序,促进东北玉米库存的消化。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对玉米价格有一些不准确的看法,主要是忽视了玉米价格的复杂性。与标准化工业品不同,玉米作为农产品,其价格水平与品种质量、干湿状况、交易环节和交易区域密切相关。农民有地上的价格和收获后的价格;湿玉米一价,干玉米一价;经纪人价格和买卖企业价格;贸易商一价,加工企业一价;原产地价格和港口价格;北方一个价格,南方一个价格。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玉米价格差异不小。要评价玉米价格的下跌,我们应该用同一把尺来衡量它,并与可比口径进行比较。我们不能以装箱价格和极端价格为标准。行业中常用的玉米价格一般是指含水量为14%的标准玉米,而有些地方玉米含水量超过40%,考虑到水分扣除和干燥成本,购买价格自然较低。此外,改革后东北地区玉米的质量价差和区域价差扩大,交通条件好的地区玉米价格比偏远地区高0.25元。如果这些差异不加区别地存在,简单地将偏远地区农民的潮粮价格与去年的临时储存价格进行比较,可能会夸大价格的下降,误导人们的理解。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第二,你对收入下降有什么看法?粮价下跌必然会影响种粮农民的收入,但对农民收入的减少应辩证地、全面地看待。

首先,农民收入既要计入价格账户,也要计入补贴账户。玉米收储体制改革、市场定价和补贴作为一个整体方案出台,农民补贴增加,价格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计算,黑龙江和吉林的平均亩产高于200元,辽宁高于400元。在内蒙古,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外,由于干旱种植收入明显下降,其他地区均高于200元。加上玉米生产者的补贴,拥有自己农田的农民平均每亩收入超过300元。对于在自己耕地上的农民来说,生产补贴补偿了因价格下降而造成的大部分收入损失。虽然改革后收入有所下降,但基本收入是有保障的,而且仍然有利可图。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其次,农民收入应同时作为玉米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当地大型粮食种植者和合作社在种植玉米方面确实遭受了损失,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土地租赁成本高,这与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过度追求规模有关。也有一些损失,要么是由于自然灾害,要么是管理不善。价格改革使这些领域的损失更加明显,但这些因素应在改革账户中消除。此外,玉米价格下跌后,主产区的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成本下降,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潜力释放出来,大大扩大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在计算改革账户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对全局的有利影响。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第三,农民收入既要计入短期账户,也要计入长期账户。当供应短缺时,价格很高,农民从种粮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当供给过剩时,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就会减少,这是正常的市场规律。如果出现大量供应过剩,价格不降,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行业发展将无法持续。玉米仓储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市场和收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如果不及早或积极改革,当市场崩溃时,农民收入将受到更大影响,损失将更难弥补。用种粮农民收入的暂时下降来换取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有利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值得的。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第三,卖玉米难吗?临时收储取消后,玉米将被市场上的企业收购,能否顺利出售粮食将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考验。为了解决售粮问题,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农民顺利售粮。

据报道,玉米产区存在“大量积压余粮”,这也需要认真分析。从东北四省的总体情况来看,截至今年2月底,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已经超过了商品量的80%,一些当地农民的粮食已经销售一空。玉米销售的进展比预期的要好。自秋粮收购开始以来,东北至关中铁路的玉米运输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所有运出的玉米都是新收购的玉米。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主产区农民的粮食销售情况总体良好。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事实上,大部分所谓的“余粮积压”现象其实并不难卖粮。农民手中的余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属于“惯性余粮”。例如,在一些地方,玉米质量较好,农民有卖余粮的习惯,“春后卖”,整体产量大。剩余谷物相对较多;第二类属于“积极余粮”。现在收购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一些农民认为潮粮价格低,他们想等价格。水分减少后,它们会以更高的价格出售,降低干燥成本,获得更多收入;第三类属于“联系余粮”。例如,黑龙江省粮食局估计有数十亿磅的玉米在合作社、经纪人和干燥塔中出售。有些在等待更好的市场机会,有些已经有了销售渠道。实际上相当于为加工或贸易企业储存;第四类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难卖余粮”。在一些地方,由于灾难,玉米不够饱满,或者由于不科学的储藏而发霉。在一些地方,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销售相对困难。事实上,在玉米质量差、运距长的地区,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起步早,下大力气,收购进度相对较快,农民手中的余粮很少。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第四,“毁约弃耕”的几何图形是什么?据报道,在一些主要粮食产区,大型粮食种植者违反合同,放弃耕作,他们往往将违反合同和放弃耕作归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在这方面,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也不应该进行过度干预。

事实上,从总体情况来看,一些大户经营状况不佳,而房价下跌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中一些对管理不善来说太大,还有许多对土地租赁来说太贵。一个成熟的农业经营实体有必要妥善处理农产品价格和土地租赁成本的波动。在本轮价格下跌中,一些企业实体“无所作为”,表明一些企业实体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从长远来看,改革有利于挤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投机者”,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如果规模经营的主体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它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这也提醒我们,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农业条件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刻不容缓,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的商业实体,如真正了解农业、知道如何经营、规模适中的合作社和大型粮食种植者,并没有违反合同和收回租约,这不是出于感情,而是基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长期期望,如土地租赁。改革后,受到广泛批评的过高的土地租赁成本,有望在租房者和企业主之间的市场化博弈过程中逐渐变得合理。例如,今年东北地区的土地租赁成本普遍从200元降低到300元,并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根据各地的情况,很多大型粮食种植户都有强烈的愿望,有的已经签订了合同,扩大了经营规模,有的还在等待地租价格进一步下降。从目前主产区的情况来看,在土地租赁成本降低的背景下,土地流转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于加快。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第五,政府提供了多少帮助?改革越深入,困难就越大。我们越是进入关键期和深水区,就越需要在水中打开每一座山和每一座桥的道路。

在玉米收储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减少改革的负面影响,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在主产区对农民实行生产者补贴,减少了农民收入的损失。同时,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帮助农民计算效益比较账户,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具有较高市场效益的种植结构调整。二是通过奖励深加工企业在市场上收购玉米,设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担保基金,建立粮食运输运力保障机制,确保“有车运粮”等。,玉米采购得到推广。第三,加强对规模经营实体的支持。许多主产区加大了对规模经营单位的农业支持和保护补贴,加大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第四,加大对困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救助力度。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玉米仓储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夸大我们的成就和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形势,更好地把握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郭彦滨)

(编者:梁

标题: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如何看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