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6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家评选结果公布,全国90位大师被列入金榜。 三亚麻雕艺术集团的创始人麻双鸣在作品《丝海物语》中顺利当选,成为海南建省以来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我每天必须拿着刀刻几把。 我已经是习性了。 》5月7日下午,南海网记者走进麻双鸣的工作室,41岁的他弯着腰坐在电底下,左手握着刀,右手拿着锤子,一起熟练的雕刻,有时有些许石粉洒了出来,他轻轻地吹,拿着石头详细,然后
麻双鸣在工作室,左边擦刀,右边拿着锤子,一起用精致的方法雕刻青田石。 南海网记者刘丽萍摄影
一个人,一石,一刀,这个全国最年轻的“国家达人”,用一块石头构筑了精彩的石上艺术世界,独创地讲述着刀尖的“艺术人生”。
《丝海物语》天工
麻双鸣出生于浙江青田,著名的石雕之乡。
也许是从骨子里诞生的艺术基因,但在业界被称为“石雕天才”。 他刀下的花鸟、人物、山水栩栩如生,从情画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作品似乎都被赋予了属灵的生命。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家的作品《丝海物语》长1.4米,宽0.65米,整体作品气势磅礴,用雅安绿石的天然色,创造了雪山、沙漠、高原、骆驼铃、江流在其中的古丝绸之路雄浑景象。 作品像美丽波澜壮阔的锦画,布局精巧,层次分明。 在评委眼里,“这部作品的表现方法很独特,雕刻技术可以说很巧妙地夺走了天工”。
作品《丝海物语》。 麻双鸣本人供图
一谈到创作的过程,麻双鸣的眼睛里就闪闪发光。 他说:“我从一年前开始就在脑子里构思作品。 除了石雕,我想赋予你宏伟的思想意义。 有一天灵光出现,想到了“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翻了7年前收藏的青田石,从颜色的布局和形状上都符合构图。 作品整体从设计、雕刻、封蜡等开始,一共花了14个月,期间被修订了7~8次。 我和门徒经常天亮后完成工作,在深夜安静的时候得到了最艺术的灵感。
石头里有天地,拾取一切艺术。 从麻双鸣来看,每块石头都有属于它的“生命力”。
“少雕优于大雕,猛雕优于巧雕,作品价值在于艺术内涵”麻双鸣告诉记者,平淡无奇的石头,一挥而下,一挥而下,再一挥,洞里出现了什么。 这样一层一层的雕刻,外皮被一层一层地剥了下来。 该留下就留下,应该抛弃房子。 结果,石头整形了,它变成了艺术品,人们发现它能这么美,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把海南的自信“刻在石头上”
2005年,麻双鸣与海南初结缘分,成为海南省人才引进极有分量的玉石雕艺术家。 第二年,他被提名为海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家,28岁了。 39岁时,他一举获得了“中国玉石雕艺术家”、“中国工美领域艺术家”的称号。
三亚麻雕艺术集团的创始人麻双鸣在作品《丝海物语》中顺利当选,成为海南建省以来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麻双鸣本人供图
但是,荣誉、美丽的石雕作品的背后也有他道不尽的困难。
在采访中,南海网络记者注意到麻双鸣的左手上有刀伤,这些伤记录了玉石雕艺术给他带来的许多考验。 他挥手笑着说。 “左手拿着刀不可避免地会断。 估计有40多个伤口。 小指处直接扎手指。 这些都是我艺术生活的证据,值得。 ”。
玉不琢,不成器。 30年来,麻双鸣双手实践着这句箴言——1987年,玉石雕艺术之乡浙江省青田县,因极高的才能,只有10岁的麻双鸣亲自找到当地石雕专家朱松唐学艺,然后跟随“上过电视”堂叔麻成昌磨练功底 加上极高的才能和艰苦的练习,麻双鸣年仅13岁就获得了“石雕神童”的名号,马上拜见了师傅和自立门户,决定去香港,开始了“不好过”的艺术生活。
由于当时的车轮在飞,他经过坎坷后艺志不减。 由于一股顽固,现在的麻双鸣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已经声名鹊起。 扎根三亚迅速发展14年来,举办了几十次本岛巡演,受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通过举办作品慈善拍卖捐赠了本土1500名贫困学生。
“在我心里,海南和我的家乡一样重要。 青田是我的根,海南是我艺术的福地。 我从没忘记过反馈到这个风水宝地。 我在海南传玉石雕艺术,培养相关人才,尽自己的力量迅速发展海南玉石雕产业。 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培养了几十名海南弟子,成立了评价省、市文化产业要点项目的艺术馆,带领71名海南省级工匠大师“走出去”,建立海南的文化自信。
一生精锐包容在方寸之间,高山流水聚集在胯下。 麻双鸣用他的雕刻刀,精力充沛地雕刻着石头上的“艺术人生”。 当各种荣誉和光环充斥的时候,他还没有忘记初心——海南的自信不仅在石头里,而且在心中“刻骨铭心”。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5月7日记者刘丽萍实习生卢瑶报道)
标题:海南:三亚玉石雕大师麻双鸣:刀尖上的“艺术人生”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