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三亚老教授协会的六位著名专家围绕“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建议”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社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玉明:
构筑人才高地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刘淑明: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社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研究,包括东北振兴、吉林省和通化市五年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研究、改革开放方案研究、长春汽车节和振兴吉林等。在吉林省委党校和吉林大学讲学。作为一名“候鸟”专家,他为三亚市和东方市提供建议,并经营三亚老教授协会天涯论坛和科普基地在线课程。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要素。深圳已经从一个小镇跃升为国际大都市,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和重要门户。三亚应以海纳百川为己任,广纳各类人才,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体系的整合与创新,解决人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优化人才选拔、使用和留住环境,使自由贸易港成为国内外各类人才的舞台。
聚集国际人才。三亚应在投资创业、讲座交流、经贸活动等方面落实为外国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停止居留等政策,使大量国际高层次人才在海南投资创业,使海南成为国际人才高地。
汇聚国内人才。要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对鼓励类企业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人才安置、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实行优惠政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使用场所,使海南成为国内人才“肯来、有事做、留得住、干得好”的硅谷。
充分发挥地方人才的作用。加强本地人才的现场培训、网上课程学习和中外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对地方人才的职称、工资和住房实行优惠政策;继续开展著名艺术家、人才、工匠和本地人才的活动,鼓励本地人才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事业和获得幸福。
充分发挥候鸟人才的作用。探索建立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系统、各部门、各单位企业专家咨询系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导师制、重大项目委托评估制等。,我们将为“候鸟”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拧成一根绳子,为建设高质量的自由贸易港汇聚力量。
三亚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鲍政:
迎接“大风”,小微企业将再次腾飞
■鲍政:三亚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海南省知识分子协会理事,现就职于海南产权交易中心。
海南正面临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小微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机会“重新开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指明了方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旅游、互联网、医疗卫生、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和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科技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资源和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是小微企业起飞的“窗口”。
那么,小微企业如何才能迎着“大风”顺利起飞呢?有三点建议:第一,在创业或转型之初进入孵化器和工业园区是小微企业的首选。目前,海南新批准了一批重点园区,承担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前安排”政策的主要任务。入园有免地租、免税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资源对接和其他成本优势;第二,利用专业孵化完成与资本的对接。你可以选择专业的孵化器来规范企业管理,重塑和包装项目,让企业有条件与资本对接,让企业与资本共舞,这是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必备条件;第三,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三亚和新上市的自由贸易港产业园对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五大产业出台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将会出现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投资机构和优势企业。小微企业是时候抓住机遇,迎接“窗口”了。
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陈:
迭代升级打造三亚国际旅游购物天堂
■陈: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主要从事园区综合体、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共享农场等产业投资研究。曾任海南农垦中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农垦中信集团投资管理部部长、北京东方花园文化旅游集团海南区域投资总监、上海秦森花园投资总监,现任中举新城(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旅游投资促进产业培训大会特邀讲师。
离岛免税升级等政策将海南带入“购物天堂”,国家航运中心和金融开放为海南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些政策的反复升级将为三亚建设国际旅游购物天堂注入更大动力,加快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进一步巩固海南在中国旅游业开放发展中的领先地位。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更清晰、更宏伟的蓝图,许多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海南。
海南文化旅游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要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积极引进国外高端旅游文化企业,推动三亚同行业按照国际标准提高整体水平;二是发掘海南优秀文化遗产,与国际化接轨,打造高端旅游文化知识产权,用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品牌凝聚国内外消费者;第三,实施全球旅游总体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产品格局。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延伸旅游、文化、医疗、会议和展览等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第四,按照国际标准,加强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企业的内部实力,提高城市文化旅游企业的管理质量和形象;五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一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措施的反复升级,把三亚建设成为国际旅游购物天堂。
文化旅游业对政策也有较高的系统性要求,未来必将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的出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有许多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做。新的历史机遇赋予海南新的使命,相信三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杨:
利用这一势头创建一个疗养胜地
■杨: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城市土地一级开发及产业规划专家、假日旅游及养老项目规划设计专家。2011年,他是中国十大优秀商业地产交易商之一,中国文化旅游和休闲养老双核引力理论的创始人,特色城镇和乡村综合体规划设计、产业规划、旅游规划设计、商贸物流规划四位一体理论的创始人。
三亚拥有健康的旅游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年空气质量排名第一。优质的天然气、气候、海水、温泉等自然资源是三亚发展医疗保健产业的独特优势。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保健产业+中药+生物医药产业链,把三亚建设成为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完整、公共设施完善的综合保健旅游目的地。挖掘“天然药库”和“南方医药之乡”优势,大力发展南方医药多元化产品;充分发挥海洋大省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引进国际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国际健康旅游示范区。引进金融、保险、医疗、健康等战略合作伙伴,继续发展基于中医药资源的国际中医药健康基地、基于温泉资源的高端养生度假基地、基于高品质生态的高端休闲健康基地、基于运动医疗康复的医疗健康基地、基于森林的森林健康基地、基于海岛的养生冥想基地、基于体育的健身健康基地、基于健康文化的文化健康基地。
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和医疗保健业。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积极筹备设立杨康产业发展基金。继续开展旅游卫生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在互联网上推广旅游健康,建立数字旅游健康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建立旅游健康支撑体系,集聚国内外高端资源,努力把三亚打造成健康度假区,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三亚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邱铁建:
打造“智慧三亚”推进自由贸易港优质建设
■邱铁建: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三亚市互联网协会常务会长、三亚市青联常委、三亚市知识协会常务理事、海南热带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高级移动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和文化旅游传播20年,专注于互联网技术+文化旅游的战略规划和营销推广。2015年7月,三亚互联网协会在三亚成立,积极推动三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以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元素对其他元素的效率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编制并实施了“智慧三亚”各领域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了中央批准的“智慧海南”计划,使“智慧三亚”成为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建设的强大引擎。
像神经网络一样,“智能三亚”覆盖三亚的所有行业和领域,覆盖全市各行各业,需要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全面实施。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推进数字转型,加快“智慧旅游”和“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数字化的新形式、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新机制,发展互联网增值和共享经济。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保健、数字办公室和数字社会治理。
创新措施,确保“智慧三亚”落地。加快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统筹提升“智能三亚”大数据中心,深化系统集成、跨部门、跨层次共建共享。强化数字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一网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城市运营“一网管理”,构建智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强对数字人才的支持,建立数字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和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在保证数据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充分融合数据,以数字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质量建设。
三亚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于淼:
拥抱自由贸易港建设三亚国际教育之都
■于淼:三亚老教授协会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三亚市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三亚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他在天津和上海的著名国际学校从事国际教育和管理工作已有15年,专注于中西融合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语言结构等因素,尤其是语言结构是一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双语和多语言教育应该是三亚的城市名片。
以世界为坐标,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K12教育(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中实现中西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让学生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民族自尊,走向美与美的境界,成为具有宏观视野、模式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促进地方、国家和国际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让汉语和英语成为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流语言媒介,同时尊重优秀的本土文化,实现海南方言的语言课程,避免本土居民传统文化的流失。
解决国际双语多语教育人才短缺的根源问题。在提高引进外国文教专家门槛、保证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为当地国际教育培养双语人才。在地方综合性大学或师范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专家,建设双语教育课程,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能力的教师。引进国际教育机构,发展国际教育。提高全民的双语和多语口头和书面能力,特别是政府对外窗口和社会服务行业员工的外语应用能力。
期待创造更多的城市软环境,如艺术、科技和人文。如博物馆、科技馆、音乐厅和美术馆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学技术的启发和美育的影响;也期望有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关注。(三亚媒体传媒记者张华为)
主编:蒋小莺
标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将给三亚带来什么机遇?来听听他们热烈的讨论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