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陈光标的近期照片。

“当过兵的人是不同的。他带回了不怕困难、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战士精神。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这是亚洲区梅莲村村民对陈光标的评价。61岁的陈光标是一名退役士兵,他通过自己的军事经历培养了不屈不挠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回国后,他发展了养猪业,用退伍军人的本色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开辟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它是创造财富的享受

陈光标的家乡亚洲区梅莲村是三亚革命老区之一。他的家族已经参军好几代了。他的叔叔们、叔叔们、叔叔们都是琼崖纵队的成员。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叔叔在黑梅林战役中牺牲了。1978年,19岁的陈光标选择参军。当时,他的三个兄弟都是现役军人或退伍军人。“我是听着长辈们的战斗故事长大的。我从小就渴望有军队。军营中的磨练教会了我力量、责任和奉献精神。”陈光标说:1980年退役后,陈光标被分配到家乡的一个粮站工作。1990年下岗后,陈光标带着家人去三亚谋生,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1998年,陈从三亚回到家乡眉山,开始关注养猪业。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梅山地区大部分猪是通过与国外猪杂交育成的。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考虑,陈光标决定发展养猪业。首先,我们用自己的院子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猪舍,开始了养猪创业之路。养猪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是保姆的工作,比如吃饭、喝酒、和拉撒路睡觉,或者平时感冒,所有这些都应该就地“服务”,全面“照顾”。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从一磅小猪到两三百磅肥猪,虽然过程很艰难,但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是养猪户的一种享受。”陈光标说,他把养猪视为一个新的“战场”,养殖时向村里的专家请教,参加政府养殖技术培训,从书店买了大量养猪书籍学习...并逐步探索出一套养猪方法,成为村里养猪的“本土专家”。2008年,陈光标扩大了养殖规模,在村外租了一间小平房,并承包了两英亩土地建造猪舍。这个农场每年的生猪数量约为800头。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多年来,他专门饲养母猪,生产的小猪被卖给当地农民、这个城市的贫困家庭以及邻近城市、县和村庄的农民。陈光标说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他的品质是忠诚和诚实。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掌握农业技术,他煞费苦心地成为每个人的“技术顾问”,并且从不保留这项技术。他希望更多的村民通过养猪来增加收入。

“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014年,陈光标出资承包10亩坡地建设标准化养猪场,并在三亚市眉山和梅冬成立养猪场专业合作社,年屠宰生猪4500-5000头。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粪肥的数量增加,如何处理猪粪成为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长远发展,陈光标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猪舍垃圾进行了净化处理。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陈光标改造了猪场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一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用于猪场内部的发电、日常照明和清理猪场。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猪场实行“猪-沼-果”的生产模式,压榨出的干料通过旋转分离技术作为有机肥处理;分离出来的水含有氮、磷等元素,通过管道储存后作为水肥(液肥)用于种植灌溉,解决了育种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节约了农药和肥料的投资。

"创业不仅有收获的喜悦,还必须忍受痛苦并站起来."陈光标说他养猪的道路并不平坦。2008年,他的养猪场经历了猪的“蓝耳病”,但凭着不屈不挠的干劲,他顺利度过了难关。陈光标说,养猪总是有热情,督促他做事要从头到尾,要有军人的责任感和责任感。2019年6月,由于非洲猪瘟的感染,猪场所有的猪都被扑杀,遭遇了一场“大灾难”...经过一番苦心思考,陈光标对猪场实行了全封闭管理,改进了进出消毒流程,对围栏进行了消毒,实施了全蚊帐,并从岛外聘请了养猪专家常年指导...直到2020年5月,养猪场才得到初步修复。

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陈光标说,近年来,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政策越来越好。下一步,他计划继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建立现代农业养殖体系。据了解,2020年至2023年,三亚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将新增1000名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并提供政策、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退伍军人自主创业。(黄镇)

主编:蒋小莺

标题:退役军人陈光标: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循环农业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