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实习记者每个记者每个编辑毕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9%的良好增长,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平稳过渡?
2018年2月25日,“中国50人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年会上,数十位重量级专家齐聚一堂,畅谈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新节奏和新战略。
评估指标更加关注家庭消费
经济转型,指标第一。要判断是否开始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过渡以及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商报》记者在峰会上注意到,许多与会专家强调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促进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会上说:“我们也在探索建立‘高质量’的衡量指标。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借鉴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此外,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结构变化的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足的特点。”
至于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指标评估体系,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在会上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传统的指标评估体系更注重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数据,而对居民的相关指标,尤其是与消费相关的指标关注不够,导致长期以来缺乏对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视。此外,传统的考核体系更注重自上而下的激励,而对地方激励重视不够。
白重恩认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了更强的收益感。对此,他对考核指标的调整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消费。“我们的指标能强调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吗?”他表示,如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低,居民的消费热情自然难以提高。
此外,白重恩还认为,在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中,可以考虑将对地区GDP的评估转变为对地区收入的评估。例如,他解释说,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传统评估没有足够重视搬迁居民对经济的贡献。但是,如果把地区总收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些居民的收入也可以算作当地的贡献,地方政府可能会有更强的动力来开发人力资源,使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建立高水平教育和R&D特区
高质量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它还离不开其他方面的支持作用。《国家商报》记者在会上注意到,会上很多专家都强调要推动智力建设和人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有一个说法,建筑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在讲话中指出了高水平研究和教育供给不足的现象。他认为,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要选择新的领域取得突破。
因此,他建议今后建立几个高水平的教育和R&D特区,一些高水平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并在招生、人员招聘、项目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等方面实行一些特殊的制度和政策。
“我们的目标是吸引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并创建一个最有利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特区。当然,它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刘世锦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针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从早期阶段开始。“(这是因为)国内外关于脑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卢迈进一步指出,要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特别是营养和教育。他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贫困地区儿童的肉类摄入量,并进一步增加相关补贴。此外,要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普及学前教育,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山地幼儿园”等学前教育设施,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农村贫困儿童。
编辑朱昱
标题:重新审视GDP考核 应加重居民收入及消费等指标占比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