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0字,读完约9分钟

进入冬季后,全国雾霾日数急剧增加,人们纷纷抱怨。许多人拿走了过去出现在报纸上的地方官员的承诺,指责地方政府未能遵守承诺。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像“letting/きだよ/gas污染没有进入21世纪”这样的豪言壮语,不仅无法抹去,而且传播得更广。那么,控制空的气体污染需要多少年?我不是雾霾控制方面的专家,但只想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来计算空气体污染的可能持续时间。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世界工厂造成环境污染的必然性

从经济增长模型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体。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目前已达到83%。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接近20%,房地产投资增速也有所回升,这意味着钢铁、水泥、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仍在扩大,环境污染很难控制。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水泥、煤炭、粗钢、铝和许多其他大宗商品的产量将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甚至更高。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的第二产业远比发达国家重要,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5%,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增加值最大的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加工贸易出口值居世界首位。因此,为了摆脱污染困境,中国可能需要改变其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将一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海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的一些制造业已经转移到日本,这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包括空气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比今天的中国要大得多。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居世界首位。那么,中国能否像上个世纪的发达国家一样,在未来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我认为,全球制造业在六十年代由日本和四小龙转移至中国大陆后,估计在未来10至20年内难以大规模外移。因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也是基础设施最完善、产业支撑最完善、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然而,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至少在未来十年,在基础设施、工业支持和技术工人数量方面,没有能力承担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虽然这些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与中国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将持续10到20年,这意味着控制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空气体质量一定很好,这不仅是因为没有一个第二产业占30%以上,如美国不到20%,还因为低污染高端制造业(Aiji,净值,信息)在第二产业中的比例很高。即使在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只有30%左右,而且经济总量本身并不大,所以环境污染问题没有中国那么突出。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说白了,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增长率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低收入国家并没有因为工业不发达而受到严重污染,而高收入国家则是因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高,高污染的工业早已转移。中国是一个高增长的中高收入国家,低收入群体仍在为小康生活而奋斗,但中产阶级已经觉醒,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对自身的危害。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污染源至少会保持中速增长,这是空气体污染问题挥之不去的根本原因。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在高增长的目标下,很难从根本上改善雾霾

当每个人都指责政府官员在处理环境污染时没有信守承诺时,他们有没有想过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污染与消费模式和投资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广泛谴责砍伐森林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似乎很少听到砍伐森林这个词,因为砍伐森林通常有三个目的:木材加工,作为燃料,以及增加耕地。如今,木材替代品已经大大增加,煤或天然气已经取代木材作为燃料,粮食可以大量进口,而不需要更多的耕地。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然而,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燃料。例如,煤主要用于发电,煤也用于大量的工业生产。过去,石油在美国主要用作燃料,石油的污染比煤少得多。如今,天然气在美国主要用于发电,因此空气体的污染进一步减少。即使石油被用作燃料设备,中国石油产品中的硫含量也过高。据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135个城市中仍有46%使用国家标准燃料(含硫量约为欧美的15倍)及以下。总的来说,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燃油含硫量与十年前的欧美水平相当。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受2016年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刺激,预计汽车总销量将超过2700万辆,再次呈现两位数增长,这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稳定增长,但不利于空天然气质量。根据这一趋势,中国汽车的年销量将很快超过3000万辆,并像过去的彩电一样,进入在城乡普及汽车的阶段。这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污染源。

为了稳定2016年的增长,我们还采取措施降低首付比例,这也导致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也很大,这使得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的库存大幅下降,价格上涨,但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展望未来四年,为建设小康社会而稳步发展的总原则不会改变。这是否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不会收紧,基础设施仍需大大改善?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因此,认识和判断高增长为目标以及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稳定增长不应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走向共同富裕。然而,异化往往发生在实施过程中,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增长率的结果,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忘记目标是什么。

走出雾霾,中国需要放弃一些目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报告提供的数据,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的数量正在减少,而印度城市的数量最多。印度不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污染却如此严重,这与政府、企业和居民不重视环境保护有关。

一些人整理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统计数据,发现北京的pm2.5浓度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例如,pm2.5超过100的天数从2008年的66%下降到2016年的51%。这表明增加环境保护投资具有显著效果。毕竟,随着过去八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污染源仍在增加。最近,人们觉得北京的污染更加严重,因为2016年12月的重污染天数比往年多。与北京相比,上海和广州的空空气污染改善效果更明显。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也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时,往往想实现一切,这太理想化了,就像一副中药,什么都需要,又要,又要,又要。结果如何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高负债、坏账上升、资产泡沫、货币泛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因此,降低目标可能是实现目标的前提。

如果有些目标定得太高,就很难实现。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政府提出要在1980年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我上高中时,政府提出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事实上,这两个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有时,许多必须实现的目标同时提出,许多目标相互矛盾,分子和分母纠缠在一起,最终结果难以实现;例如,汇率稳定和货币过度支出是矛盾的,但货币过度支出的原因与经济增长目标有关,因此,似乎很难同时实现稳定汇率和稳定增长这两个目标。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现在,似乎整个国家都讨厌空的气体污染。在这种背景下,防烟雾比稳定增长更重要吗?既然我们提倡精确的扶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钱用在最前沿,我们还能提倡绿色gdp的目标吗?也就是说,不要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而下大力气,让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率急剧上升,而要把重点放在改善社会福利上。例如,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每公里的汽车数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这表明中国高速公路相对过剩,项目投资提前的情况并不少见。把这些支出中的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增加社会福利,这不仅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目标太多了,他们也会不知所措。最后,不确定数据是否会被误报。特别是在处理环境污染时,因为环境保护是一个有约束力的指标,所以有欺诈的动机。因此,降低目标或设定更现实合理的目标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例如,早在2008年,上海就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完全确定为:到2020年,上海将成为一个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就是说,如果当时人民币不能实现国际化,就很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现在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对任仲来说也是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上海当时非常擅长在目标上增加假设。

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同样,中国何时能够摆脱雾霾也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和现有产业结构何时能够改变。如果改变被推迟,环境污染的大问题将继续拖延。(李迅雷,齐鲁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

第一财经授权转载自李迅雷0722微信公众账户

标题:走出雾霾 中国需要多少年 ——基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思考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