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邹剑锋
“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的召开,意味着全国六部委联合行动全面展开。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加快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解决of'空家问题的好时机。”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卓永岳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学习了民政部部长黄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后。
奇怪的现象:空的老年病床占用率正在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数比上年增加886万,达到2.31亿,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增加617万人,达到1.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0.5%上升到10.8%。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进一步提高,老龄化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上。对此,卓永岳认为,“从整体需求来看,中国目前的养老床位应该有很大的缺口。”
卓永岳引用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有2.8万家获准注册的养老院,床位680万张,比2015年增加10.2万张。根据2016年底的2.3086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数据,每千名老年人的老年病床数量为29.5张,略低于2015年的30.3张。
他说,民政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要求,到2020年,每1000名老年人将有35至40张老年病床。即使根据保守估计,中国老年人口为2.42亿,到2020年,对老年病床的需求将达到847万至968万张。
然而,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奇怪现象”是,虽然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找不到床位”,但空的老年床位占用率却在上升。根据民政部进行的一项调查,在“十一五”期末(2010年),这一比例约为21%,在“十二五”期间上升至2014年的48%,在“十二五”期末超过了2015年的50%。
原因:许多因素导致“宏观不足”和“微观过剩”并存
这种“宏观不足”和“微观过剩”的奇怪现象是如何共存的?卓永岳认为,既有正常的“产能释放周期”因素,也有供需不匹配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产能释放周期”: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文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机构依靠规模和链条做大做强。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老年病床数量为584万张,比2016年底增长16.44%。
但是,床位只是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硬件条件,要真正发挥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作用,以及时间的积累,还需要专业的队伍和各种配套的软硬件条件。在运营管理良好的情况下,500张床位左右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入住率通常需要3年左右才能超过80%,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机构需要5年左右。
此外,人力资源的缺乏也制约了老年病床“生产力”的释放。民政部估计,中国只有1000万老年护理人员。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成为老年护理服务行业的主流,全科医生、康复教师、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学家等各类专业人员变得更加“抢手”。
根据卓永岳的分析,除了上述的“产能释放周期”,供需之间的不匹配也不容忽视。首先,医疗护理相结合应该是一个全面和持续的服务体系,包括老年人的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然而,目前拥有这一完整体系的养老服务机构并不多,尤其是那些能够专业、规范地提供残疾和痴呆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的机构。第二,与医疗系统实行“分级诊断和治疗”类似,养老服务也需要分级、分区和分类。但是,目前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养老院等机构数量有限,区域分布不均衡,这也导致了“一床难求”和“空空间过剩”的并存。第三,老年护理服务业是一个低利润甚至是低利润的行业,需要投资者和经营者“耐得住寂寞”。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已经作为新的“奶酪”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主要目标市场也定位于高收费、高利润的“中高端人群”。急于快速赚钱自然会导致供过于求。第四,老年房地产和“候鸟式养老”的结合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中国老年人将不会远离家乡享受晚年。
“要发展养老服务业,解决bed'空入住率问题,出路在于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弥补不足。”卓永岳说道。
标题:养老服务业亟待加快供给侧改革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