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7字,读完约6分钟
编辑
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命运相同,有着长期的关系。今天,从德国的“中国制造2025”到“工业4.0”,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到欧盟的“容克计划”,中国和欧洲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从2017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一带一路”的理念,它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和欧洲的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使中欧日益成为同袍同服的重要伙伴。
我们的记者元泛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欧洲以外德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在近日闭幕的2017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端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国,中德关系已经从商业伙伴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两国制造业的互补特征已经形成并融合为新的“中德制造”
“融合”是背景色
目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逆风,但在被誉为“工业技术风向标”的世界最大工业展览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融合”其实是牢不可破的。
it巨头微软高调亮相工业展览会,传统自动化公司如罗克韦尔和博世也在他们的“朋友圈”之列,这充分显示了微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革命性”态度。
“从过去两年参与展会的国际品牌的变化来看,最明显的变化是,那些曾经从事自动化工作的人已经进入了it领域,而从事自动化工作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自动化领域。”华为展台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中德产业4.0联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罗家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解释了这一跨境融合现象:“这一现象是由‘产业4.0’的世界趋势造成的。无论哪个行业会有数字压力,它都将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例如,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这样的公司也在做“工业4.0”。他们想测试未来3d打印机对他们的影响。德国的每个大企业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
跨境一体化的趋势也促进了中德企业合作发展成为过去商业伙伴利益的紧密共生。在此次展会上,华为展示了其推动产业方向的决心,这一转型主要得益于2012年华为与sap在德国的合作,这一合作结合了华为在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方面丰富的专业经验和sap领先的企业级软件产品,为市场创造了新的解决方案。
除了纵向一体化,中德企业之间也有不少横向合作。据中国液压启封行业协会副会长成晓霞介绍,记者了解到:“宁波加尔凌昊机械有限公司与有着35年历史的德国爱尔泰克公司已经开始深入合作,专门生产气动电磁阀。在这次展览中,两家公司还联合展出。”
中德企业合作始于十多年前,但在最后一轮合作中,更多的大型企业以西门子为代表。如今,无论是项目合作、技术研发还是产业链合作,中小企业都逐渐成为这一重要经贸关系中的重要支柱。
一带一路是核心
中德关系的进一步融合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密切相关。虽然德国的制造业很强,但硬而不软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这扼杀了创新和大胆创业的氛围,德国经济缺乏活力。德国希望通过扩大与一带一路的海上和陆地联系来获得新的商业机会。
德拉加赞水泥厂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项目之一。水泥厂使用的钢构件由中国和德国合资的昆明安特钢结构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伯恩钢结构有限公司(“伯恩钢结构”)是安特钢结构的股份制企业。众所周知,安特钢结构是按照德国标准制造的,其生产规模是德国公司的三倍。
“一带一路”产能的结合也是中国企业打开欧美市场的关键。邯郸恒功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志勇对记者说:“我们一定要去土耳其,那里是欧亚两洲的交汇点。如果我们的产品一步到位地进入发达国家,它们可能不会被很好地接受,因为它们对中国产品不放心,但通过在土耳其投资和开拓欧洲市场,它们会更放心。现在德国是我们销售最多产品的市场。要开放发达国家的市场,首先要走‘一带一路’。”
整合思维是一个突破
如果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想走得长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脚”。以液压启封行业为例,“中国制造业正在从2.0向3.0靠近,一些龙头企业可以实现3.0。与欧美大型企业的差距主要在研发和材料方面。”成晓霞说。
“在传输技术方面,我们和德国的先进技术仍相差5年左右。”杭州杰派传动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卢建江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中国企业在单个领域的设计和制造并不比国外差,但在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时,我们没有整体的集成思维,现在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本次展会我们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客户接待团队,另一个是产品开发团队。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馆,并整合了我们产品的所有独立品牌以供使用。我们可以与欧美大公司竞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杰派时,碰巧遇到了西米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米克”)副总经理赵睿。思迈克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其海外展览业务在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
赵睿告诉记者:“这是西米克第37次率领中国企业参加汉诺威世博会。今年,组织了300多家公司参加展览。杰派也是西米克的老顾客。”在得知杰派需要找到目标企业的需求后,赵睿将自己对中德相关企业的了解发送出去,并与这些企业进行了匹配。
此外,“在西马克参展企业确定后,我们梳理了300多家企业的困难,在展会期间安排了‘中德产业4.0转型升级(Aiji,净值,信息)对接会’,并邀请了德国‘产业4.0’解决方案的知名企业与中国企业对接。”赵睿说。
罗家福认为,这些实际上是德国政府正在做的事情。“行业4.0带来的跨境整合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必须采取合作的方式。事实上,德国60%的中小企业没有4.0。去年,德国经济事务部启动了一个项目,为一些中小企业免费提供4.0解决方案,包括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支持。这在中国也是值得学习的。”
标题:从汉诺威展看“一带一路”在欧洲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