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80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设施联通课题组选择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电信、能源管道等重点基础设施进行研究,围绕区域经济合作、投融资支持、参与者能力提升等问题,探讨合作机制和实施路径。由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即将召开,《中国经济时报》将从今天开始陆续发布这一系列研究报告,敬请关注。
《泰晤士报》聚焦一带一路评论(8)罗玉则
推广联通“一带一路”设施的意义
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加速国家在区域内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变革
改善区域内经贸合作环境,促进互利共赢
互补,实现双赢发展;有利于尽快服用
收获早,坚守“一带一路”
自信。
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基础设施落后和薄弱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缺陷。沿线国家约有5亿人用不上电,近一半人无法享受互联网服务,数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年),在有竞争力数据的沿线54个国家中,40个国家的综合基本竞争力指数低于5个百分点(相当于70个百分点),50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低于综合基本竞争力指数。这表明,基础设施是包括系统、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和初等教育在内的一系列基本能力的缺点之一。
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经贸合作环境,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互联互通、标准兼容的基础设施是货物贸易、资本配置、人员流动和产业合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从全球经验来看,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离不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改善。许多区域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和东盟,已经引入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机制和政策来改善设施的连通性。上海合作组织还致力于促进运输领域的便利化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很大的互补发展潜力。中东和中亚自然资源丰富,而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劳动力资源密集,成本优势明显。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欧洲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技术。大通道、大设施互联网络形成后,资源、生产、市场和技术将得到很好的衔接,陆海将得到协调,内陆国家可以打破“内陆锁定”,海洋国家可以扩大其经济腹地,取长补短,从而激活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格局。
这有利于尽早获得丰收,增强对“一带一路”的信心。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联通顺应国际潮流,更容易实现对接。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共识,许多地区和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作为重要领域,并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弥补不足,打破瓶颈。一旦建成,将对促进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明显的作用。三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实力雄厚,施工能力有保障。“中国制造”在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具有高性价比。2016年,65家公司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在全国排名中名列第一。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规模较大,影响深远,具有指数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方对“一带一路”的信心。
推进“一带一路”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挑战
建设资金缺口大,面临投融资困难;
项目建设和运营环境不佳,经营风险高
高;覆盖面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
和有约束力的区域合作机制。
建设资金缺口大,投融资困难。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提高的关键瓶颈,要弥补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达到预期水平,需要巨额投资。我们的研究小组预测,从2016年到2020年,“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0.6万亿美元,年投资额为2.1万亿美元。即使有经济援助,这些国家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陷入“经济落后——无力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效率低下——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尽管一些国家有盈余资金,但由于缺乏顺畅的投资渠道和有效的安全机制,它们无法流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国家。“三高一低”(高需求、高风险、高成本、低投资)反映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投融资困难。
项目建设和运营环境差,商业风险高。
首先,它受到政治因素的极大干扰。“一带一路”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矛盾多样,战略互信缺失阻碍互利合作。被投资项目也不时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一些重点合作项目出现违约并被叫停。其次,汇率风险很高。资本市场不发达,市场化水平普遍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宏观政策协调不足,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弱,汇率波动大,政策干预频繁。第三,法律风险突出。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仅容易导致纠纷,也不利于纠纷的解决。
缺乏全面、有针对性和有约束力的区域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的特点相比,围绕“一带一路”建立的合作机制大多是双边的。虽然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很多,但没有一个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特别是在规划对接和跨境设施项目合作建设方面。广泛的协商机制、投资保护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思考
沿线国家应关注三个方面:
力推动三个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
大型基础设施,侧重于规划和融资
问题,集中在弥补安全和兴趣点
分配机制短板。
基本思路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联通,规划先行,从各国和地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互利共赢为导向,兼顾流程、质量和效率,探讨中国联通的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和体系;加强保障,跟上支持和保障机制,改善投资、建设和运营环境;提高效率,政府和企业发挥合作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着力解决项目风险高、盈利能力差等问题。
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建设。平等协商,相关国家在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时充分表达要求,表达意见,贡献智慧,尊重相关国家的利益,确保项目的双赢性;共同建设,一方面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它给予所有政党平等的参与机会。
软硬兼施。我们不仅要重视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还要重视政策协调和中国联通机制的完善。通过加强政策和机制层面的合作,我们可以提高便利化水平,挖掘现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潜力,提高设施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政府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强安全,重点规划基础设施合作蓝图,协商制定统一或兼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完善投融资机制,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拓宽和畅通渠道,使企业“投资、愿意投资、敢投资、有能力投资”。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围绕设施建设的蓝图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营维护效益。
经济上可行。经济可行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基础,也是互利共赢的前提。要考虑项目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战略意义,选择共识广泛、条件成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双赢和可持续性。
一步步来。在统一的规划蓝图下,分清轻重缓急,建设与联盟相结合,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最终形成联通的基础网络。
沿线国家应注重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与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三大基础设施——铁路、公路、陆路和海港;能源-电力和管道;信息和通信-光缆、基站、数据中心、终端等。重点解决规划和融资问题:规划协调不足,缺乏共同的基础设施蓝图,设施标准不一致,投融资机制不完善,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投资风险高。应努力弥补安全和利益分配机制的缺陷:缺乏战略互信,区域合作机制分散,以及建立共同的安全和利益分配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难以建立大规模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可以以畅通的交通通道和经济走廊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
战略举措
成立“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协调委员会
将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共同建立
“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研究基金,中国
在中国建立简单高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成立“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协调委员会。沿线国家应加快磋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运营,设立规划、投融资、评估、谈判和调解等秘书处和四个职能工作组,并派沿线相关国家代表共同推进相关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秘书处承担日常协调任务,负责召开紧急磋商会议,代表“一带一路”与域外合作机制联系;规划工作组,收集沿线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协调国家立场和政策,重点关注设施规划和制定;投融资工作组,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提高项目盈利能力,畅通资金渠道,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评价工作组进行过程中和事后评价,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开展公共福利研究,并发布关于政策环境和设施连接进展的年度报告;协商和调解工作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标准,明确投资和保护的原则,促进运输和通关程序的简化,增强相互兼容性,依靠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的法律人才和资源促进争端解决中心的建立,讨论利益分配和争端解决的原则,协调重大争端。
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环境和前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直接融资市场,如主权基金、储蓄信贷间接融资渠道、债券和股票等,规模可观,潜力巨大。国际组织也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包括丝绸之路基金、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要善用官方资金,调动社会资金,充分利用区域内资金,尽可能吸收区域外资金,共同的前提是必须有好的项目,既有对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预期。投融资机制的设计应超越金融领域。在建设跨境金融服务网络的同时,应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完善项目筛选机制,创新ppp和“基础设施加”的商业发展模式,加强投资保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共同设立“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研究基金。我们将会同有关国家设立“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研究基金,资助地区内外的智库和大学围绕“一带一路”的规划和建设开展前瞻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研究,总结推广发展经验,为政府提供建议,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为人民解惑,为突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智库层面的服务政策沟通和底层的人心沟通应该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建立简单高效的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和简化“一带一路”领导小组与各部委、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在统一的框架下运作,例如将各种相关的双边和区域基金纳入"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基金,并加以全面利用。制定工作日程和重点任务路线图,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部委分工和各地区授权,提高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和运行效率,避免仓促上马、重复投资甚至恶性竞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研究”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李伟
项目负责人:龙国强于斌
项目总协调人:赵金平、李明
项目联系人:王
研究小组成员:
内部专家:张张张云中魏继刚邵傅俊杨光普高庆鹏
外部专家:刘铁之金刘苏明
标题: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思路和政策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