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8字,读完约7分钟

面对乡镇网点不足的劣势,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注贫困人口需求,探索与政府平台、龙头企业和大农户合作,通过产业带动贫困家庭脱贫,建立了有效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本行创新模式和产品,将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为准确开展县域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准确对接和有效支持。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我们的记者吴海峰

通讯员卢光耀何欢

准确的扶贫承载着人民的祝福,凝聚着民族的梦想,这不仅是改善民生的亮点,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全国各地各部门都把推进准确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并全力推进。然而,除中国农业银行以外的几家大型银行尽管实力雄厚,但由于缺乏乡镇网点和扶贫金融产品,在扶贫方面面临更多困难。

中国银行湖北分行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关注贫困人口最迫切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弥补扶贫工作的不足,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探索大型银行精准扶贫之路。

与工业携手共进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葛春耀表示,金融扶贫不仅仅是把钱从贫困中拿出来,还包括“搭桥”。只有通过“教人们钓鱼”,我们才能一起致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乡镇网点不足的弊端,推进准确的扶贫工作?近年来,本行探索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建立有效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春雨蒙蒙的时候,记者来到了湖北省襄阳市香洲区黄龙镇明湾村的大养猪户杨群山的养猪场。邹静,一个42岁的工人,正在养猪场忙碌。邹静是这个村子里有名的贫困家庭。最初,他的家庭仅依靠10多英亩的薄地为生。由于土地贫瘠,产量有限,加上长子患有先天性疾病,他家欠了很多债。从去年开始,邹静来到羊群山的一个养猪场工作,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在家照顾庄稼,让这个贫困家庭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邹静的故事背后是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郑达集团、政府平台和农民(大农户)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以及产业带动的强合作扶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背景的农业合作社为养猪场提供租金收入,郑达集团提供生猪养殖来源和生产技术,农民(大农户)通过代孕提高收入,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银行负责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融资服务,并串联所有环节。市场风险全部由正大集团承担。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工作越来越多,得到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怕赔钱。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2011年,“郑达向阳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正式启动,并已成功进入生产阶段。自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襄阳分行在其上级行的支持下,持续为本项目提供跟踪服务。到目前为止,它已经为这个项目投资了5.58亿元的各种贷款。同时,“郑达·鲍彤”的产品是为代孕农户量身定做的,共向下游饲料厂农户提供了18笔864万元的个人贷款。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这个项目对我们村的扶贫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除了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外,每年还有10多万元的土地租赁收入,猪粪的循环利用支持了苗圃和果园的种植。按照这个计划,我们村今年有望摘下贫困村的帽子。”明湾村书记王德福告诉记者。

据统计,“郑达襄阳百万生猪产业化工程”覆盖8个贫困村,直接吸纳18户贫困家庭就业。像杨群山这样的大家庭有31户,每个家庭也能带动至少10户贫困家庭脱贫。中国银行副行长刘强表示,“要进一步复制和推广湖北省阜阳市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更多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致富。”

在十堰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向刚刚落户神农架林区的神农架金牌酒业提供了1.5亿元技术改造项目支持贷款,首期5500万元已顺利到位。在银行的合作下,金牌神农架酒业承诺安排30多个当地贫困家庭到酒厂工作,平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并以高于市场价格70%以上的保护价购买当地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在这个珍贵的森林资源宝库中,本行采用“信贷供应+产业配套”的模式,成功开辟了400多亩玫瑰园,为贫困村民生产优质原生态蜂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创新产品弥补了缺点

“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不同于普通企业。一般信贷和金融服务不适合。很难与传统的贷款条件和产品联系起来。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是实现准确连接和有效支持所必需的。”葛春瑶说道。

“感谢中国银行50万元的贷款支持。我们买了8400公斤的虾苗,把它们放在养虾和水稻的田里。今年的龙虾收成是有保证的。”来自湖北省李茂县镇江新村林峰家庭农场的胡平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一号贷款”信贷产品的受益者之一。

2016年7月,荆门市沙洋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为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和返贫,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在沙洋县政府的支持下,创新推出了面向农户、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贷款“尹仲农业一号贷款”,该贷款无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期限与商业周期相匹配。贷款配额是循环利用的,申请贷款的新农业企业实体如果能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就能享受优惠利率。截至目前,本行已通过3000多万元的“中国银行农业一号贷款”成功支持了80多个农户和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扶贫致富。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在“中国农业银行一号贷款”的推动下,本行进一步加快涉农小额贷款创新。在大别山区,银行向当地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和上游农户发放近200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使276户贫困户掌握了春耕节奏,播下了新一年的希望种子。在秦巴山区,针对独特的茶叶产业,本行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伏农分期”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茶叶成熟后,100多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将增加1万多元。目前,本行已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一号贷款”为核心,以“惠农贷款”和“分期惠农”为重要抓手的服务三农产品体系,金融服务更加扎实。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巩固基础,给予充分的信心

要致富,先修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将信贷资源向湖北省29个贫困县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为县级扶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幕府山区和大别山区作为连片贫困地区,已成为我行的扶贫区域。“十三五”第一年,我行因地制宜建立连片特困地区信贷服务计划,投入4亿元支持天门市灾后农田改造,投入1亿元完善大别山大武革命老区村村通道路改造工程,投入9000万元加强幕府山地区水电改造工程和健康提升工程。截至目前,我行已累计为全省县域精准扶贫、民生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项目55个,信贷额度160亿元。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在去年遭受洪灾严重损失的老河口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领导相互慰问,调查灾情并进行现场指挥,迅速投入1亿元专项贷款,帮助老河口市快速修复受灾道路和桥梁。老河口市温岚村村民温长展(音译)说:“今年的灾难过后,村子恢复得真快,村门口被冲走的路也修好了。”到目前为止,在银行的帮助下,老河口市的扶贫区已经建成了11公里的道路,4个饮水池和1座断桥。

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准确扶贫不仅是中国银行的政治任务,也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体现。在支持企业的过程中,也将促进我们自身的业务发展,实现双赢。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联系,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满意,让群众受益,体现中行的责任。”葛春瑶对下一步的金融扶贫工作充满信心。

标题:扬长补短 锐意创新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