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80字,读完约14分钟
2013 -2017年第三季度军工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2013 -2017年第三季度军工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率2013 -2017年第三季度军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2013-2017年第三季度军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行业类别的比例
注:数据来自风数据库。推进军工军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依靠恰当的发展理念、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向深度融合转变的阶段,必须积极培育打动人心、凝聚人心的融合发展理念,把军工产业作为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军工产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制度设计方面,有必要通过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安排,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机制效应。一是构建顶层法律法规驱动的军事装备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军事装备建设活动依法、健康、有序开展。第二,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分析的视角,充分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构建推进军民合作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公平的军民技术融合氛围,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等方面系统推进,推动形成军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张镇
2017年是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史上特别重要的一年。今年,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发展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政策深入出台,军工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经济效益喜人。同时,在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自2017年以来,经过持续发展,中国军事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人民参军、军转民改革步伐加快。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它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该行业的经济形势显示出稳定和上升的趋势
2017年,中国军工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呈现盈利能力增强、偿付能力稳定、运营能力稳定、增长能力增强的发展特点。
首先,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军工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仍处于上升通道,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自2013年以来,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总收入连续多年持续增长,表明军工行业的规模扩张有足够的后劲。根据近年来的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军工上市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可能达到3万亿元。从经营利润率来看,已经稳定并明显回升,军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偿付能力相对稳定。从资产负债率来看,行业负债水平变化不大,但中长期仍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军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资产负债率的波动性全年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其次,从中长期来看,当前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历史高位。自2005年以来,军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渐从40%上升到60%以上。这不仅反映了军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稳定性,也表明负债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作战能力稳步提高。从应收账款比率来看,2017年,军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比率各季度变化不大,行业稳定发展趋势明显。2017年前三季度,军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分别占81.6%、40.3%和28.6%,与2015-2016年的变化趋势一致。
最后,生长能力明显增强。从行业总资产来看,军工行业总资产在短期内处于快速增长期,从长期来看,总资产增长率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短期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总资产增长率变化不大,增速相对稳定。但与2016年的增长趋势相比,2017年总资产增长率进入稳定增长期,增长能力明显增强。自2000年以来,长期以来,总资产增长率一直在剧烈波动。2014年后,增长率逐渐稳定,目前稳定在20%左右。这表明军工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进入稳定扩张期。
一些领域的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2017年,军工行业创新能力呈现新特点,部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突破,接近国际前沿,但企业专利数量呈下降趋势。
在某些领域,产业创新能力逐渐接近国际前沿,促进了产业发展质量的全面飞跃。例如,在核电领域,世界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台zh-65蒸汽发生器进行了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电关键设备。这是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发生器,标志着中国核电(601985,诊断单元)(601985,库存栏)的设备制造技术和水平。然而,从军工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来看,2017年军工企业专利申请量大幅下降。
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改革步伐加快
2017年是中国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大力推行重大改革和政策。
第一是建立中央领导机构,促进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发展。2017年1月,成立了中央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发展委员会,6月和9月召开了两次中央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发展国家领导机构。
二是2017年集中发布了推进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文本。为进一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优化军工发展环境,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的重点任务已进入加速阶段。有一系列的顶层设计方案,如《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发展“十三五”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十三五”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军事物流深度发展的意见》、《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国防要求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军工科研院所转企的实施意见》
最后,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许多发展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的具体措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围绕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创新、降低准入门槛、改善信息交流、培育竞争环境、加强监督管理等重大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了《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办法》,提出了推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12项措施和45项任务。
军队已经移交给人民,人民也同时加入了军队
首先,积极推进“军转民”。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技术军转民,按照“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戏、军民对接、合作共赢”的思路,通过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竞赛,发布《军转民促进目录》(2017年)和《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第三批),积极推进军转民。在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改革方面,通过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进一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和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专业重组。同时,前两批19家试点企业中,军工企业有7家,从经营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纯民用产品和竞争力强的领域,从改革来看,主要是集团下属的二级或二级以下企业。在推进军民资源共享方面,我们将通过开放一批军用测量仪器设备,积极推进军民协作创新机制建设和军民标准推广。
其次,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参军了。随着相关政策的大力出台,军事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军事市场加速开放。制度明确保障了参军人员的责任和权利,私营企业参军更有成就感。在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中,民营企业比重明显上升,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不足500家增加到1169家,增幅超过130%。
目前,军工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军民融合技术的合力。
对于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统一的认识
军工集团及其下属的军工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还没有形成从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共同推进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从军工的核心载体来看,军工集团对于如何推进国防与民用技术的融合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深入发展。
限制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仍然存在
从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导致了人们参军的艰难道路。军工集团的国有资本属性使其具有制度粘性;然而,私营企业将在许多方面面临很高的进入壁垒。
军民双方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不能满足一体化的需求
从军工的核心载体来看,军工企业现有的能力不符合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要求。军民两用技术虽然具有军民两用的性质,但技术成果主要服务于军工企业,军民两个领域在性能指标要求和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标准上的差异导致了技术的一定程度的排他性。这些原因使得缺乏二次开发支持的军民两用技术停留在军工集团,不能通过提高技术通用性转移到民用领域。
推进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发展战略,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要发展机遇。
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建设
推进军工军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依靠恰当的发展理念、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
在发展观上,必须牢固树立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观。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向深度融合转变的阶段,必须积极培育打动人心、凝聚人心的融合发展理念,把军工产业作为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军工产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制度设计方面,有必要通过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安排,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机制效应。一是构建顶层法律法规驱动的军事装备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军事装备建设活动依法、健康、有序开展。第二,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分析的视角,充分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构建推进军民合作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公平的军民技术融合氛围,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等方面系统推进,推动形成军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运行机制上,要把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对接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一是制定适应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加强国防需求单位、军工企业、民办高校和科研院所、军事科研机构相关岗位和人才的轮换流动和有序流动机制。二是建立国防和民用技术战略需求对接机制。建立单位、武器装备、武器系统和技术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明确规范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的需求主体、需求对象、需求目标和供需对接方式。第三,有必要建立一个提倡和奖励军民合作的基础设施。
以需求牵引和资源共享构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
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军工集团、国防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作用。
首先,明确发挥军事需求的主导作用。建议军工产业应围绕具体重大军事需求,从初始问题描述、问题功能模型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方向选择等方面入手,有效整合军工集团、民营企业、国防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鼓励建设军民融合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制造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协同效应,努力用有效的创新方法和先进的创新工具寻求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第二,加强军民创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以创新理念和原型设计为突破口,开发研究跨学科技术,突破新技术能力,协调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研发信息、测试验证、技术培训、人才建设等相关资源。建立以提高战斗力为中心,以市场化运作为纽带,以价值创造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激发军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深度融合。
此外,加强军事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协调。从宏观角度来看,建议通过宣传、培训和政策指导来审查和清理军事标准和性能规格。鼓励军工集团开展自我评估、自我诊断和自我标杆,加快实施“军用标准瘦身计划”,大幅降低军用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以协作促融合、促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在微观层面,建立共识,明确方向,试点示范,逐步推进。
最后,要在定价机制上完善军品市场准入机制。一方面,要对军工生产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技术能力、财力、管理水平、信用可靠性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查;另一方面,在制定市场招标和技术评估规则时,要对私营企业和军工集团一视同仁,为私营企业参军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此外,应允许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带头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建议根据重大项目的工艺流程,合理划分项目,为民营企业参与创造平等机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
推动科研生产体系从军转民到军民结合、军民共进的同步对接
一方面,积极推进民用高新技术的国防应用,增强部队战斗力。要着眼长远,着眼当前,扎扎实实,通过试点示范,努力解决民用高技术国防应用中评估难、比较难、互认难等突出问题,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形成共识,切实保证部队战斗力提高。
具体来说,首先,鉴于各军种的装备建设需要,这里有一座人们参军的桥梁。在系统、子系统、微系统、支持产品、高端组件、高性能材料、软件等领域。面对全国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我们将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关键问题,加快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技术,继续推进《人民军队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是围绕示范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的开放和竞争。特别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开放部分非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力度,制定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两用技术开发的计划,组织实施“国防强基础工程”,特别注重利用成熟的民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武器装备,鼓励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专门解决具体问题的联合创新中心。
第三,建议军工集团通过专业重组扩大合作范围。我们要充分发挥军工集团军事技术R&D和武器装备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作用,鼓励军工集团不断突出重点,探索差异化、非对称化发展的新途径。
第四,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构建军民协调、需求对接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平台。要适应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普及化、网络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基于平台的军民合作创新模式,通过建立武器装备合格市场主体数据库目录体系,鼓励更多跨学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创新合作。
另一方面,尽快加快国防和民用技术型创新成果向社会生产的转化和应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加快对国防和民用技术型科研成果整合价值的认识和挖掘,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广泛应用和相关需求的领域,加快国防和军事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向民用技术和社会产品的转化。
一是建立军民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支持具有开放条件的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及其科研机构,为社会提供检测、检验、认证和测试等专业服务。统筹军事需求,加强军民科技、产业、科研对接,建立一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推进军民两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
第二,在科技创新层面上,R&D打破了传统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要紧紧抓住科技制高点,促进战斗力生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统筹兼顾军事需求和经济需求,形成国家优秀科技力量为国防科技创新服务、国防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民用的良好格局。同时,搭建涵盖技术发布、转移和落地全过程、全过程、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的两用技术转移平台,加大对两用技术二次开发的支持力度,帮助拥有两用技术的组织更方便地将其技术成果转移给技术需求方,既能满足技术需求方的发展需求,又能满足技术供应商的利益需求,有利于促进技术转移供需双方的对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重视军工与国民经济的联系,优化军工结构。努力提高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新兴产业或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军工产品在军工产业中的比重,避免对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产业过度强调产业规模和过度发展的误解,促进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幅增加高端科技供给,有效缓解低水平重复和低端低效产出过多的问题。
(作者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研究所高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研究所农村室助理研究员)
(主编:刘伟hf113)
标题:军工行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良好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