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制造的液化天然气船大鹏号正在进入码头。(数据图片)

2月5日,“贝希亚娜”号驶入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码头。这艘载有6.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巨轮将在这里卸货,为京津冀地区的冬季天然气消费提供保障。

69,000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约1亿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根据一个家庭每月30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耗量,这种天然气可供一百万个家庭使用三个月。

这一幕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努力承担社会责任,有效缓解华北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缩影。

采取多种措施,同时分配资源

“在上游资源采购方面,中海油提前规划了布局,在去年冬季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之前,通过长期和现货lng资源相结合,储备了近1000万吨lng现货资源用于冬季供应和保护。在下游销售环节,早在去年夏天,中海油就与相关部门和下游用户进行了沟通,基本摸清了天然气缺口,准确实施了供气和生产调度计划。”中海油董事长华阳表示。

中国海油全力保供缓解北方“气荒” 领跑LNG全产业链

面对华北天然气供应短缺,中海油积极推进天然气管道互联,充分释放天津、广东和海上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产能,缓解区域供气压力。同时,在华北和华东两大天然气消费增长区,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浙江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进入满负荷生产。

此外,天津宾达输气管道已投入通风使用,这是中海油与中石油(601857)输气管道首次实现互联互通,可以有效释放华北地区的供气能力。与此同时,中海油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提前完成了广东管网与南水北调西二线的联网,实现了首条“南输北调”。中海油还计划安排100多艘液化天然气船从广东接收站运送液化天然气,以帮助华北,并承担“南输北输”的任务。

中国海油全力保供缓解北方“气荒” 领跑LNG全产业链

迄今为止,中海油已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输送了逾80万吨液化天然气。据估计,到2018年3月底,将有20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卸载。最大日供气量(液体和气体)预计将从去年的9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240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67%。

提前规划液化天然气产业

中海油是中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锋和领导者。目前,中海油已经形成了上游海外lng资源基地建设、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游lng船跨洋运输、lng接收站建设、天然气管网建设、下游天然气发电、汽车加油、工业用气、lng冷能利用等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中海油先后建成投产了大鹏液化天然气、福建液化天然气、浙江液化天然气、珠海液化天然气、天津液化天然气和海南液化天然气八个接收站,年装卸能力达3000万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数量和装卸能力居中国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海油已进口超过1.2亿吨液化天然气,可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8亿棵树木。

同时,中海油还在行业发展中积极推进天然气发电,建成并拥有中山嘉明电厂、福建莆田电厂等6家天然气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超过800万千瓦,天然气装机容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底,集团公司累计发电量超过1600亿千瓦时。根据一个三口之家每月150千瓦时的用电量,这1600亿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供近1亿个家庭使用一年。

率先掌握核心技术

在液化天然气技术研发领域,中海油率先掌握了大型液化天然气全容量储罐等关键技术,其中3项世界领先,6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项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尤其是液化天然气全容量储罐技术的自主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打破了国际工程公司对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技术的长期垄断。

目前,中海油是中国唯一一家完全掌握lng接收站独立技术体系、能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并具备工程能力的企业。公司率先自主掌握的大规模天然气液化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未来,中海油将进一步加快蒙古西部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设。数据显示,孟茜项目管道将穿越内蒙古、陕西、河北和天津,总长度约1279公里。项目建成后,鄂尔多斯(600295)和大同生产的煤制天然气以及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的天然气将供应至北京、天津、河北和雄安新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经济日报记者黄晓芳)

标题:中国海油全力保供缓解北方“气荒” 领跑LNG全产业链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