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1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孙伟
经过近两年的小规模试点,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全面推进。4月9日正式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有很多干货。它不仅客观、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金融业综合统计的不足,而且为如何提高金融业综合统计提出了基本原则,并为目标规划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由此可见,高级管理层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于如何在大国实现财务数据治理有着非常扎实的操作性规划。
长期以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数据统计的失真和不完整一直受到批评。这不仅会给研究工作带来偏差,还会影响对经济和金融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从而影响政策的有效性。一位著名学者曾公开“吐出”中国数据统计中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和统计方法的落后,我国一些官方公布的数据被扭曲,严重滞后,使他们在研究时难以引用;另一方面,许多官员手中的数据没有公开,数据收集困难;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数据统计工作还比较粗糙,在很多领域都有空白人。
这位学者讲述的经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访问经合组织时,他阅读了经合组织在各国金融领域收集的数十份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经合组织与各国官方统计部门合作获得的,许多国家提供了许多完整的数据。相比之下,中国金融数据汇总图表中的许多统计项目都是空缺失的。
数据是及时准确把握经济金融运行趋势和更有效地前瞻性分析市场趋势的基石。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数据治理。事实上,目前,不仅金融业在全面推动统计基础设施的改善,其他经济领域也在推动数据统计的发展。例如,为了弄清国家的“家庭”,编制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一项涉及统计改革各个方面的大工程。
对于金融业而言,改善数据综合统计的一个更为迫切的目的是解决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不仅中国,外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这极大地推高了次级贷款的规模。直到危机前夕,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仍处于“无知”状态,无法了解次贷市场的真实规模和严重性,也无法通过危机后的统计信息准确判断和评估危机的蔓延程度和传染风险。就中国而言,市场普遍认为,2015年股市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掌握整个市场股票配置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使得在股市杠杆上升至疯狂之前,不可能尽早介入整改。
国内外金融市场大动荡的教训表明,如果监管当局不能准确把握金融业的变化并及时给出预警,就会让所谓的金融创新在市场中疯狂套利,最终导致悲剧。相反,为了避免动荡的重现,我们必须依靠数据的力量。即将出台的新资产管理条例中,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是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报告体系,建立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和统一产品标准、信息分类、代码和数据格式,逐一统计产品信息。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注册的优势在于,通过设置统一的统计标准监管,可以深入掌握资产管理产品的最终投资和资金来源,将原本被多层套汇覆盖的套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有助于监管部门把握影子银行业务的全局,没有违规的藏身之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资产管理产品的统一信息注册是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大杀手”。
由此可见,以金融业综合统计为利器,覆盖整个金融业领域的强大监管网络正在一步步紧密编织,套利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行为将在阳光下运行。
(主编:何一华hn110)
标题:别再让数据统计成为金融监管的短板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