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0字,读完约6分钟

指向整个世界的影视作品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吗?中外合作拍摄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何通过口碑在票房购买?作为第八届北京电影节的重量级论坛之一,4月16日举行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重点讨论了如何联合制作电影以兼顾更大的市场,以及如何进行跨文化联合创作。

同一天,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中磊、索尼哥伦比亚国际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蒂芬·奥戴尔、《龙威2》导演雷尼·哈林以及其他六位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行业专业人士(包括制片人、制片人和导演)分享了他们对合作制作电影的看法和期望。

真诚地讲一个故事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曾经催生了大量的合拍作品。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备案公告,2017年上半年只有39部电影合拍,同比下降17.02%。

原因是公众对合作作品没有最初的刺激和新奇感。一方面,许多电影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加入中国角色,就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而合拍片《硬拉在一起》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美国导演雷尼·哈林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四年多。他曾在中国拍摄过《绝地逃脱》和其他电影。他说,许多好莱坞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想“淘金”。在修改了他们的电影之后,他们声称是合作制作的。然而,这样的合作作品在发行后反响很小。Renee认为,为了在合作制作中跨越文化差异,创作者应该充分理解观众所熟悉和期待的东西,“真诚地讲一个你想讲的故事,使用一些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并激活一群合适的演员。”

中外电影合作文化内核不可或缺

曾执导过《斯大林格勒》的俄罗斯著名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也附议说,在拍摄《莫斯科的陷落》续集时,他原本想从剧本阶段加入中国角色,但最后为了故事本身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僵硬地植入中国演员不是‘有机’的,只会让观众感到僵硬。”

华谊是中国第一家参与合作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王中磊哀叹中国电影人经历了从对与国际电影人对话缺乏信心到世界上门合作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市场也在变化”。然而,从早期的《末代皇帝》到《卧虎藏龙》再到去年的《英伦对抗》,语言和内容仍然是中外合拍电影全球市场化的最大限制因素。

找到文化共鸣

去年,《梦之旅》的成功让嘉宾们一个接一个地感受到了联合制作动画片的优势:高性价比、低文化差异和普遍形象。

拍摄过《狮子王》、《天才眼镜狗》和《精灵老鼠兄弟》的美国导演罗伯·明可夫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他建议中国电影人在瞄准国际市场时,不要忘记通过电影让外国观众了解中国,然后认同一种文化或价值观。就像去年在中国流行的《梦之旅》一样,找到沟通的桥梁可以减少文化障碍带来的负面价值。

“对于全球观众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罗伯·明可夫认为,在观众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假设下,应该改变更全球化的叙事风格。

雷尼·哈林还提到,只要找到有文化共鸣的主题,这部电影就能成功地把石头变成金子。他还引用了《梦想之旅》作为例子。这部电影表面上讲的是墨西哥民间文化和神话的故事,但其核心是对死亡和亲人失踪的理解,这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因此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王中磊表示,为了进军更大的市场,合作制作方不应该简单地将投资资源和内容创意结合起来,而应该让欧美专业人士尽快介入发行过程,共同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海外发行和中国市场发行网络的同步,从而有机会制作出兼顾全球市场的电影。

光影盛宴折射出中国影视的开放格局

我们的记者刘欣

四月的北京,一切都恢复了生机,整个城市都是麦草。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北京邀请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聚集在这里,感受自信、开放、多元的中国,感受中国影视文化的内涵和风格,帮助中国电影的发展。

4月15日晚,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历程。在光影交错中,本届电影节以“挑战与使命”为主题,展示了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模式。今年,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名嘉宾和300家中外电影机构将在一周多的时间里讨论电影发展,促进电影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部电影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要竞赛单元,并将共同角逐天坛奖。

正如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杜给北京国际电影节发来的信息一样,“要把北京国际电影节办成一场更具国际视野、更具中国风格、更具北京特色的文化盛宴。”

电影节的红地毯是电影制作人享受荣耀和展示文化自信的时刻。在当晚的开幕式红毯仪式上,国内外著名电影人让北京和电影更加辉煌。大量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摄制组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创造票房奇迹的中国电影如《狼斗士2》、《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出现在红地毯上。

在现场,上述三部电影的创始人推出了“天坛行动”,共同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十年,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北京以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为依托,提供和谐多样的创作环境,努力发展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

闪亮的红地毯背后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重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票房屡破纪录。2017年,mainland China制作了798部故事片、32部动画电影、68部科学和教育电影、44部纪录片和28部特别电影,共计970部;中国内地全年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内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到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新增屏幕9597个,屏幕总数达到50776个。

中外电影合作文化内核不可或缺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提高了举办水平,成为每年在北京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之一。随着天坛奖入围和获奖影片质量的不断提高,上映影片数量和票房逐年突破,电影市场创下新高,国内外业界的关注和评价不断提高。北京国际电影节逐渐成为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市场化的电影节之一,为促进中外电影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和交易平台。

中外电影合作文化内核不可或缺

据报道,本届电影节将于4月22日结束,主要包括7项主要活动,即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开幕式、北京放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和颁奖典礼,以及“聚焦未来”、录音单元、电影科技单元、电影音乐会、电影沙龙和新电影发布等300余项活动。

标题:中外电影合作文化内核不可或缺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