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CSIC主席胡问鸣
⊙记者刘秘笈○主编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最佳的混合改革路径是将工业资产证券化并上市。”"提高公司的业绩和质量是最好的市场价值管理."“今年,我们将开展亏损行动,清理亏损资产。”……
6月12日,赴武汉参加行业应急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CSIC”)党委书记、董事长胡问鸣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重点就企业改革、发展和规划进行了采访。
作为中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力军和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CSIC建造了国内首艘试航航母和“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目前,CSIC拥有2000亿元的净资产,5个上市平台和17万名员工。中国重工(601989,诊断单元)、中国电力(600482,诊断单元)、中国海防(600764,诊断单元)和中国应急(300527,诊断单元),刚刚更名,已经建成CSIC航母编队,整合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及资本市场。
成为万亿应急行业的领导者
6月12日,CSIC上市公司华洲应急正式更名为“中国应急”。当天,胡问鸣在会见记者时,谈到了中国应急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上市公司的布局。
“应急行业市场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万亿元,而中国的应急产业刚刚兴起。”胡问鸣说,应急行业是为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和预警、处置和救援提供特殊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前,中国的应急设备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但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其应用已经扩展到电力、消防、交通、海上等领域。
以海上救援为例,应急市场非常大。“船舶和船舶的消防系统和救援系统都是应急设备。在潜艇上,每个人都装有逃生装置。”胡问鸣说,这些应急设备看起来简单,但技术是高端的。“要从水深数百米的潜艇中逃生,你需要减压,否则会危及你的生命。但是如何减少它取决于技术。目前,公司部分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
" CSIC将应急设备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胡问鸣告诉记者,CSIC下的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设备集成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应急产品。如潜艇、航空母舰等军舰以及海警船的综合消防设备、核应急发电机组、应急交通工程设备、潜艇救援设备、潜水和深海个人救援设备、海上应急搜救系统、弹库防火防爆安全系统、核电除氢和测量设备、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潜水设备、装甲车救生装置、灭火和抑爆系统、高原应急救生设备、消防呼吸器、矿用移动式救生舱和地下避难室、痕量物质分析和检测仪器等
随着国内应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其中,但“标准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胡问鸣指出,中国的应急工作正在抢占标准制高点,努力参与国家应急标准的制定。同时,加快建立应急装备研发中心。"有了标准和新产品,就必须有一个测试和验证中心."胡问鸣透露,公司计划投入巨资在湖北省赤壁市建立最大的紧急救援和逃生验证中心。
混合改革的最佳途径是资产证券化
CSIC在充分重视军事装备制造、大力发展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的同时,近年来一直走在工业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营的中央企业前列。目前,公司拥有五个上市公司平台,其中四个是“中国前缀”——中国重工业、中国电力、中国海防和中国应急。
谈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胡问鸣说,事实上,CSIC已经做了很长时间。“混变也可以再混。我们的上市公司有合资企业。然而,最终的控股权仍然是CSIC。”
胡问鸣认为,国有企业的最佳方式是将工业资产证券化并上市。上市后,信息被公开,各种操作被市场监督,这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一些问题。“集团现在有五个上市公司平台。今后,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继续通过混业改革搭建更多的上市平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设备支持。”
胡问鸣告诉记者,中国重工去年实施债转股后,资产负债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集团将继续推进资本运营,其他上市平台也将需要债转股,并安装优质资产,特别是同行业企业,将逐步安装在相应的上市平台上。“我们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能赚这么多利润,是因为它们几乎都是无负债的高质量企业。”
下降到版本6
标题:胡问鸣:打造中船重工产业航母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