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8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针对基层干部"微观权力"的监督,许多地方在集体"三资"管理、征地补偿和扶贫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的来说,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记者邀请专家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微动力”。
由于“没有固定的公式”,基层干部的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往往被视为一个薄弱环节和难点。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他们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段时间以来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监督基层干部哪里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专家和被采访的基层干部表示,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的行动没有固定的公式。
“基层干部直接在第一线工作,需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农村基层干部用手中的权力,可以更好地造福群众,办实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说,“但是‘地方方法’也必须以法律为底线。我们要在坚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工作方法,为群众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许多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过去的特点是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郑说,一些村干部法治观念淡薄,面对诱惑,他们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动摇。
专家还表示,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同级监管和上级监管不到位。同级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民自治制度不能落实,村民会议走过场;上级监督执行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层干部对权力监督的认识不足。“例如,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基层工作既辛苦又繁琐,总体上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郑说,与此同时,家庭和宗族的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村干部绝对君主和村干部家庭控制全村的问题,这就使得监督委员会难以在实际运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效果。”
全面覆盖不会留下空白,监督和纪律得到加强
“法治和制度手段是‘小官员和贪婪’的根本政策。”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傅说,要控制基层干部的权力,“一方面,必须建立现有的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推动基层反腐败制度化,使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真正深入基层,不留死角。”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机关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傅认为,随着监督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实现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全面覆盖;一些地方还尝试派出乡镇督察员加强基层监督。
傅还表示,各级监管部门要坚持打击各种“保护伞”,以免造成冲击。另外,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监督和纪律的“四个形式”中的第一种,早抓、小抓,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使红着脸冒汗成为常态,“防患于未然,使监督走在违纪违法的前面。”
专家强调,只有基层监管的纪律得到强化、强化和落实,才能打开监管的“最后一公里”,才能逐步消除“苍蝇般的腐败”。
瞄准重点,加强群众监督
基层干部行使权力,直接影响群众的利益。征地补偿、补贴、集体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资金密集、廉政风险大的领域应成为监管重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要鼓励群众监督,首先要树立群众监督的信心,增加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积极性。”特别是郑说,要严格执行群众监督的保护和奖励措施,为群众参与开辟有效途径。
专家表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监管载体,搭建监管平台,推动群众监督发挥作用,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
信息的公开透明是群众有效监督的前提。来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杨毅老师认为,有必要利用媒体和互联网让人们有效地监督从基层政策的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只有当公开的信息是全面的、具体的和准确的,人民才能有判断的基础和监督基层干部的可能性。”杨易说道。
专家建议,从长远来看,党委和政府应着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积极塑造尊重诚信的社会态度,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促进人人养成讲规则的习惯和意识,真正做到干部廉洁、政府廉洁、政情明朗。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0日04版)
标题:监督再升级 风气更清正(深阅读?基层干部状况调查⑩)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