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继2016年对定向增发进行一系列调控后,监管部门几年前再次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监管,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笔融资金额过大,并考虑严格再融资审查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遏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这意味着,作为过去两年a股“融资动脉”的私募,在2017年可能会放缓,但与此同时,严格的监管无疑将促进再融资。回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起源。

“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正如监管者所说,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促进社会资本形成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融资过度,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效率低下。

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热”是过度融资的表现之一,许多上市公司无处投资,而是用它来购买金融产品。据统计,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发布了近3万份财务公告。其中,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上市公司募集的闲置资金。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资本体外循环和经济“从现实到虚拟”的隐患,与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另一方面,大量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不太合理,“小项目拖累大资金”现象频繁出现,募集资金的使用也相对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入并不少见,这也无形中损害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通过高价溢价收购一些质量较差的资产。这些“乱花钱”的行为也埋下了未来的隐患,并可能会遇到基础资产表现不佳导致商誉受损的风险。

“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促进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而是借助再融资规则试图获得套利的空空间,而固定增长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变相获利的一种方式。

针对各种混乱局面,自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监管,从鼓励市场价格发行到“保留价下调30%”,到收紧涉及互联网金融、影视、游戏等行业的交叉定义增长,再到不鼓励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等。各种调控都是为了消除噪音,清理源头。许多上市公司撤回了再融资申请,减少了再融资金额。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再融资尤其是固定收益审计的速度也明显放缓。

“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增长的“低门槛”也受到了批评。根据现行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对于公开发行和可转换债券(Aiji,净值,信息),要求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但对于占据再融资市场绝对主流的私募发行没有类似的限制。在一些市场参与者看来,由于现行的固定收益规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约束较低,大量资质平庸的上市公司通过固定收益的增加大规模筹集资金,造成了大规模发行到期股份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二级市场的负担。随着监管机构声明将严格执行再融资审查的标准和条件,业内人士还预计,提高“低门槛”的时代可能结束,而提高标准也将有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并促进资金真正流向有希望的实体项目。

“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一般来说,再融资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成长型上市公司通过高效便捷的股权融资获得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盈利能力。在现行再融资制度实施十多年后,总结和评价以往的实施情况,并根据实际市场环境进行优化和调整,将有助于a股市场股权融资真正发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从短期来看,通过扩大规模很难保持高增长率。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调控,再融资仍将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除了增发之外,更丰富的融资工具如可交换债券和优先股将逐渐生效。

标题:“脱虚向实”成关键词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