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76字,读完约10分钟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深化供给体制改革的一年,也是成都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

支撑摩天大楼的“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中心”无疑是基石。基石越厚,建筑就越稳定。目前,成都已经明确了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服务业核心城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城市。

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工业无疑是一个强大城市的基础。在过去一年大力推进“夯实工业基础”的背景下,成都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稳步复苏,而且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万亿元,主要工业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41%和38.7%,两大投资指标的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居首位。

基础雄厚,规模扩大,结构优良。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外资西进、内资西进的趋势明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Aiji、净值和信息)的比重有所增加。成都展现出的强劲后劲令人惊讶,“工业强市”的作用凸显。

目前,中国经济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位置,备受期待的成都必将取得新的成就。这个新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如何行动?主导产业将释放什么能量?成都值得期待。

万亿背后的“真刀”

工业投资2246.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长率比全国高37.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0.1个百分点,年度目标为102.8%;1亿元以上的41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61.7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4.8%,149个项目建成投产,128个项目开工建设。”

这是成都2016年的工业成绩单,每项任务都超额完成了,关键是“项目”和“投资”。

工业繁荣导致城市繁荣,而工业繁荣导致城市繁荣。2016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万亿元”离不开工业的“强基础、实基础”功能。

从新年工作的出发点来看,行业抓与不抓的效果确实大相径庭。

2月3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始了“第一枪”——2017年,成都确定了432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00多亿元;一周后,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格罗方德豪投资100亿美元,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晶圆制造基地;2月17日,总投资353亿元的73个重大项目开工...

回顾2016年,神龙汽车从签约第一辆标致4008到下线用了23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了13个月;CRRC的“成都制造”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只用了315天……不断刷新的“成都速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成都发展工业的决心和实力。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成都主动迎接“中国制造2025”和四川行动计划,并提前开始编制本地制造业2025计划。去年1月,发布了“成都制造业2025计划”。与此同时,成都举办了第一次产业“竞赛与培训”,将各区(市)、县的重大项目拿出来“晒晒太阳”、“互相比较”,形成了项目引进的落后机制。据报道,第五次“比赛和训练”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枪声。

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成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工业?中国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协会副主席吕本富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龙头。“领导走了,为什么来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已经证明,工业是有着数百年发展历史的实体经济的核心。中国要进入新常态,就必须在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重点振兴实体经济。因此,成都抓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难度不小。

记者注意到,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不发达”仍然是西部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成都也不例外。成都的主要决策者多次公开提到“工业投资不足”是成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即使在2016年工业经济表现出色时,“工业对工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书记石月华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成都市工业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总量不足是短板。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补短板”将是成都当前和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填补短板”?成都的做法是抓住产业发展的“命脉”和项目投资的“鼻子”,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成都现在正处于转型初期,必须有一定的积累。”

转型升级的“智慧考量”(爱吉、净值、信息)

成都要稳步前进,不仅要继续做一个大“底盘”,还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那么,应该调整什么以及如何调整?

记者注意到,《成都制造业2025规划》提出了14个重点产业的规划,重点是“量与质同步发展”,分层次推进产业梯级发展。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确定主攻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

行业方向明确,成都招商工作清晰,行业领军人物的相继落地也将推动这些行业更上一层楼。

以英特尔为例。去年11月18日,英特尔att高端测试技术项目“马骏”在成都正式投产,这是英特尔全球领先的“高端测试技术”首次引入中国。自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四川以来,英特尔见证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根发芽”。英特尔中国前执行董事葛军曾经说过,成都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it地图的格局。”

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作为成都40亿美元产业之一,2016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4800亿元,增长3.5%。成都对它的数百亿步寄予厚望。《成都制造业2025计划》提出:“到2025年,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将超过1.2万亿元,建成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世界著名的软件城市。”成为信息消费的领先城市。”

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目前,成都工业已经建立了包括38大类产业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综合产业体系。除了电子信息,1000亿级的“车队”还包括汽车、食品和机械工业。同时,成都致力于建设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空航天等1000多亿个产业集群,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产量超过110万辆,产值超过1600亿元;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8%。

专家指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通常可以被视为一个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成功的标志。比例越高,“重组”的效果越明显。2016年,成都的这一数字接近60%。

其中一项认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旨在将成都建设成为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和先进制造基地,“为西部地区成为制造业强市树立典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艺声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这是对成都的肯定,他希望通过在成都的试点,能够得到一些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符合内陆地区制造业升级的经验和方法。

打造强国的“成都之旅”

今年,制造业强国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都,一个新的试点示范城市,也将开始一个新的旅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审批要求,成都市将重点实施三个创新试点,即政府、行业、高校和科研的协同创新、国防和民用技术体系集成创新、现代新制造系统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土地供应、要素配置、投融资机制、企业支持等政策措施。

“这也表明我们以前的一些创新做法已经得到认可。”史月华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以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创新渠道为例,2016年,“成都市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促进成都市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明确了以航空空产业为核心。“1+n”产业发展体系,“国家队”级aviation/ӕ成都预计,到2020年,空航空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

在为政府、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辟协同创新渠道方面,成都还积极协调深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使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实现与生产力的结合。结果也很明显——2016年,成都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956亿元,同比增长38.7%,总量和增速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用创新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品牌意识和竞争力的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深化企业培育,围绕“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引进与培育并举,做大做强”的方式,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培育本土制造企业。

事实上,要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一批大型产业和企业的支持,还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制造”品牌作为城市的代言。

"开门的第一天,就交付了430台。"2月6日,神龙汽车成都分公司党委书记郑武在朋友圈子里兴奋地发来消息,说双层汽车运输半挂车,准备将成都生产的东风标致4008运往各地。面对大量订单,郑武告诉《国家商报》,今年的任务是生产12万辆整车。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成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从产品质量提升和“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两个渠道拓展新市场。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上,“成都制造”频频出现。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市走出去的100家重点企业中,有33家工业企业,其中设备制造企业1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3%。

根据“成都制造业2025计划”的目标,成都将用十年时间实现产业多元化和质量升级。“到2025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成都制造业领先

...国家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制造业强国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成都实践

《成都市制造业2025规划》提出了围绕“质与量并举”推进产业梯级发展的14个重点产业规划。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确定主攻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产量超过110万辆,产值超过1600亿元;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1%和43%。

标题: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