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8字,读完约9分钟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前,做市商参考前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和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化,以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连续性。汇率改革后,从8月11日到13日的三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人民币中间价意外大幅贬值,加剧了市场对人民币未来继续贬值的担忧。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和央行汇率改革的意图引发了市场猜测,人民币贬值预期逐渐形成并弥漫市场。
为稳定市场情绪,防止汇率无序波动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中国人民银行积极与市场沟通,于2015年8月13日召开了汇率政策改革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易纲副总裁解释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的原因,澄清了官方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指出,汇率改革旨在建立更有效的市场导向机制,增加汇率弹性,使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资本可兑换,继续向前推进,使我国经济更加抗风险。可以说,这次沟通明确了汇率改革的意图,传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稳定了市场的焦虑情绪,抑制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蔓延。
同样,2016年春节刚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通过媒体采访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指出人民币持续贬值没有依据,这给了市场一个“定心丸”。从根本上讲,人民币没有基础和空.但是,在市场情绪疲软、市场主体理性有限、市场信息缺乏、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的情况下,让人民币贬值预期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将导致悲观情绪蔓延,打击市场主体对人民币乃至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导致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超调和跨境波动,因此,央行在出台相关汇率政策时,需要加强和改善与市场的沟通。 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积极管理和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非理性波动,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赢得空。
为什么央行需要沟通
央行沟通是指央行通过各种渠道与市场主体沟通,传递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相关信息,旨在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主体了解央行的政策意图,从而引导预期,实现政策目标。央行沟通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直到金融危机之后才真正受到重视。
“8.11汇率改革”后央行的沟通证明了与市场交换信息以阐明政策目标的重要性。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做出决策或参与市场游戏时,一个重要的输入因素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可以说,信息量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采取的行为策略。在各国经济中,中央银行和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参与者,中央银行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和预期。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中央银行与市场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中央银行是具有信息优势的银行,因此市场主体可能无法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主体对政策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扭曲,从而导致与央行政策初衷完全不同的行为和结果。此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市场参与者会通过宣扬对他们有利的观点而导致信息失真,新闻媒体会危言耸听以赢得关注。普通市场参与者将无法识别有效信息,从而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对未来的无序预期。
央行沟通的初衷是缓解信息不对称,使公众真正了解相关政策的背景和目的,引导市场形成理性判断和预期,从而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市场是强大的。如果市场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误入歧途,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央行的沟通意图是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四两个贡献的效果。以2015年8月13日央行的沟通为例,如果央行未能及时与市场沟通,明确汇率改革的意图和目的,并传达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坚定立场,市场将会理解,央行将会让人民币贬值,以提振疲软的出口,提振经济,这将导致贬值预期的蔓延和人民币力量的肆虐。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影响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
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在资本外流、贸易逆差和投资者信心的推动下,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将比索对美元的浮动幅度扩大到15%,这意味着当时允许比索对美元贬值。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比索与美元挂钩将是不可持续的,恐慌将在市场上迅速蔓延。抛售比索和资本外流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在两天内耗尽。诚然,墨西哥错误的经济政策应该对其货币危机负主要责任,但缺乏沟通的汇率政策的影响,让已经悲观的市场情绪雪上加霜。
为什么要关注汇率预期
期望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变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估计。经济学家将预期因素引入经济模型,提高了模型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特别是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倡导的理性预期。期望是基于一定的信息形成的。当信息不完整或不对称时,形成的期望可能是非理性的。如果非理性预期产生羊群效应,将对经济和金融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出的许多经济决策都受到预期因素的影响:预计房价会继续上涨,我们会立即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以便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预计未来某只股票会上涨,我们将把所有资金都买入这只股票,以便以更高的价格卖出;预计通胀将继续上升,因此我们手中不会有太多现金,而是会购买能够保值和增值的商品。
我们关注期望的原因是期望是自我实现的,即对未来的期望对经济主体的当前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未来的期望现在就可以实现。以汇率预期为例,汇率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未来汇率趋势的判断。这种预期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表现出非理性特征。当某一货币在市场上预期贬值时,市场主体会试图卖出该货币,买入价值更高的货币,并改变货币配置结构;卖钱会导致这种货币在市场上的扩散(供给增加),这会导致这种货币现在贬值;货币贬值的现实会进一步强化市场对货币贬值的预期,进而促进货币的持续抛售,形成恶性循环。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在其影响深远的著作《非理性繁荣》中指出,如果数百万投资者相互独立,任何错误想法的后果都可能是相互抵消,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如果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非理性的和相似的,即从众效应,那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这种说法可以适用于汇率预期。如果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预期已经在市场上蔓延,将导致人民币从现在开始贬值,导致资本外流、投资者信心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拖累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影响。
央行沟通如何影响汇率预期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发挥政府部门应有的作用。毫无疑问,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但有时市场会失灵甚至造成混乱,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做好监管、沟通和引导工作。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央行沟通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传播主要通过发布明确的政策信号、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和宣布明确的政策目标来澄清误读和虚假谣言。
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央行沟通是一个接收和再加工信息以纠正预期的过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条件下,完全理性转化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中央银行通过沟通进行信号传递,弥补市场信息的不足,纠正错误信息,使经济主体能够重新评估目前形成的对未来的汇率预期。央行沟通主要改变市场主体的信息集,相应地,基于改变后的信息集的预期也会改变。
政策建议
信息可以通过实施相关政策传递给市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沟通是比执行更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执行可以达到四两个贡献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市场预期分化的情况下,沟通和预期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在政策出台前,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提前与市场保持良好沟通,避免因政策突然变化而导致的过度反应。不透明和不稳定的政策很容易导致市场风险。央行应提高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通过适当渠道与市场进行合理、良好的沟通,促进市场形成理性判断和预期,防止市场误解和过度反应。
第二,政策出台后,应及时澄清市场的误解和过度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风险。信息传递和信息理解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相关汇率政策出台后,市场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市场行为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央行应及时澄清和解释,以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恐慌,避免市场越走越远。
第三,央行应掌握沟通和汇率预期引导的主动权。将舆论的位置让给投机者,势必会扰乱政策信号,增加工作的被动性。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做出适当应对。确定要出台的政策措施,要积极宣传引导,争取市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通过多种渠道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在信息时代,央行与市场沟通的渠道很多。传统的沟通方式,如官方网站、相关领导讲话、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等,应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流行的媒体,如官方微信和微博,也应该成为央行与市场沟通的重要渠道。
标题:央行沟通与汇率预期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