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全球化的意义、问题和对策的深刻分析和阐述,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专家指出,中国的声音之所以赢得国内外的一致赞誉,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一直在积极实践经济全球化,这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也给世界其他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红利。更重要的是,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的中国计划表明,中国将继续通过实际行动为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两败俱伤”不是一个好策略
频繁的贸易保护暗流已经严重伤害了中国。那么,中国会“以牙还牙”打贸易战吗?显然,中国没有这样做。相反,它加强了与有关各方的谈判,深入参与了规则的谈判,并以实际行动避免了“失去双方”。
例如,在钢铁和铝产品出口方面,中国积极调查全球市场现状,以专业数据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回应虚假指控,最终成功解决了韩国H型钢案和土耳其无缝钢管反补贴案中双方的分歧,达成了妥善的解决方案。又如,针对中澳光伏产业的贸易争端,中国积极推动两个产业之间的对话,最终促使澳大利亚不采取措施了结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案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继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优化世界上技术、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爱情基础、净值、信息)配置的过程。对中国来说,恰当地处理贸易保护问题,而不是在国际规则框架内打一场“贸易战”,无疑是支持全球化的最佳行动。“全球化有助于经济互补。显然,中国不仅在全球化中取得了发展,而且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他说。
扩大开放对双方都有利
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实施了5000多个对外援助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6万多名各类人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总额已达185.5亿美元,创造了17.7万个本地就业岗位……可见中国积极对外开放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发展迅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对外开放措施在不断完善,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对外投资模式转变为今天的双向开放和平衡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沈吉如说,大量的实际行动和经验表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适应者和跟随者向推动者和领导者转变。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宣布,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资,外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赵金平表示,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不仅改善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机遇。这组数据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
双赢的解决方案很受欢迎
孝治天下,大智慧治天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方案和智慧越来越受到关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亲善大使于海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讲话旨在呼吁世界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秩序,共同解决全球经济领域的问题,他传达的“双赢”理念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员刘应奎认为,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单方面传递和扩大自身的价值和利益。因此,“中国计划”一经提出,就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并被认为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的主流理念。
沈吉如说:“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G20杭州峰会的共识,这一系列实际行动和成果意味着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从传统的商品和投资领域,转变为提供治理机制、发展理念、金融支持和人才培养等公共产品。这些项目的核心是“共业、共建、共享、共赢”,回应了人们对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的关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标题:人民日报:中国以行动力挺全球化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