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8字,读完约3分钟

鉴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僵化,去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和瘦身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将大多数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控制在3-4层以下,将法人数量减少20%左右。对此,专家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选人用人、开拓创新、科学决策等制度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可以说,只要形成了有利于释放潜力、激发活力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就会成功一半以上。

人民日报: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

就业制度:必须强调市场导向

组织就是让一群普通人做不平凡的事情。选谁、怎么选、用谁、怎么用人,无疑将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如今,许多国有企业正受益于此类改革。例如,中国钟毅(601106,BUY)在12个直属单位进行了36个领导职位的内部市场选拔,淘汰率为34.5%。所有相关子公司和业务部门也减少了人员配备,经理的比例从11%下降到约6%。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市场的“指挥棒”作用,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形成了“人人面向市场”的氛围,使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人民日报: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贴近市场的用人机制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大多是任命制,这不仅人才选拔有限,而且市场约束力不足,不利于企业开拓思路、做强做大。今后,政府应大力推进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有更多真实有效的人才信息和选择。”高明华说道。

人民日报: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

创新系统:打破束缚更有活力

国有企业往往拥有巨大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具有相当大的创业创新潜力。然而,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业创新氛围,需要国有企业改革者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做好相应的制度保障。

高明华表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爱心基础、净资产、信息),不是缺乏足够的人才,而是缺乏鼓励创新的制度机制。只有抓好关键制度建设,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才能有效激发国有企业职工和高管的创业热情,培育强大的新动能。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SIC)努力打破传统体制和机制的束缚,搭建“航天科技协同制造共享平台”,营造准市场竞争环境,激发集团各单位、团队和个人的创新潜力和创造热情。因此,集团不仅在业务发展中获得了更多新的动能,也成为推动社会创业和创新的新高地。

决策系统:明确识别商业机会的权利和责任

孝治天下,大智慧治天下。在中国交通建设(香港股票01800)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董事的名单、角色和职能、生产经营数据的信息披露方式、总裁的工作规则以及其他与公司治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一目了然。

通过收购世界著名的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公司——美国F;中国通信建设集团公司(601800,BUY)与振华重工(600320,BUY)实现了战略协同,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大型海上设备核心技术的垄断;通过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路公司,中国交通建设提高了其在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和运营服务能力,并获得了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大力支持。

人民日报: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

“长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一直存在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如‘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谁应对董事会的错误负责’等。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切实完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激励到位、商机识别。”高明华建议道。

标题:人民日报: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