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3字,读完约9分钟

最近,黄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家所在的深圳福田区申康村即将开始修建一所小学。“附近房产的平均价格超过7万元。我现在连房子都买不起,更别说学区了。”黄睿无奈地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幸好我赶上了这里(指申康村)人才住房的末班车。”

今年是黄睿来到深圳的第19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从一个新人变成了深圳一家重点软件企业R&D机构的第一负责人。2015年,黄睿被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深圳市后备人才”。2016年初,他为领军人才申请了免租金住房。十个月后,黄睿搬进了他的新家。三个房间和一个客厅,占地近90平方米,还可以看到大海。“最令人满意的是交通。社区的入口是地铁站,我是经济适用房。它比一般的公共租赁住房大,而且是免租金的。”黄睿笑着补充道。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虽然神康村周边地区略显荒凉,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居民区附近仍有一片未开发的荒地,但没有“村庄”的样子,地铁入口旁高高耸立着13栋黄、蓝、白三色的建筑。2014年12月,深圳市建立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册以来启动的首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申康村开始分配租金。根据数据,申康村的单元分为三个等级:50平方米、6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租金约为20元/平方米。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就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而言,深圳与全国其他城市不太一样。”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规划建设司副司长罗慧琼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深圳正在实施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双轨并行的公共住房制度。”根据《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深圳市预计投资约970亿元建设4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其中人才住房不少于30万套。“这几乎相当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30年间建造的政策性住房的总和,也超过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始建造的商品房数量。政府建设的人才住房可以说是空.的”罗慧琼向《时代周刊》记者强调。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人才建市,人才强市”

2016年1月,是冬天,深圳的房价如火如荼。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深圳房价已经上涨了12个月,涨幅接近50%。

月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马兴瑞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深圳在人居环境的创新和创业方面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也很刚性。客观地说,房价上涨确实影响了一批想在深圳扎根的高学历年轻人。”

随后,2016年2月2日,在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姚提到,201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采访了近190名全国长江学者和全国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但只介绍了十几个人。“大多数逃跑的人都是因为住房问题。”

在2014年底颁布的《深圳市人才住房办法》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被称为“人才”。显然,深圳的高房价影响了深圳人才的引进,这也与“建设人才之城、人才强市”的战略不一致。

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共供应了11万套经济适用房,覆盖约33万人。60%以上的人才得到了供应,人才住房项目惠及24万人。然而,根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深圳市从境外引进的人才总数达到68.4万人,“这表明人才住房的数量和覆盖率远远不够”。

除了数量问题,人才住房的“质量”,即住房面积和住房环境,也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姚曾经提到,他还带人去看了一些经济适用房。“但是对他们来说生活很困难。住几个月是可以的,住下来就很难了。”“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部分“以工代保”(工业用地建房)项目大多位于特区以外,教育、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配套水平仍不完善。”-"计划"也承认了。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罗慧琼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让这些人才活得有尊严。无论是在深圳,还是在全国的经济适用房中,都经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分配的经济适用房要么是社区的剩余产品,要么就在路边。一些地方为经济适用房设置了专门的围墙,并在一个住宅区实施了两套管理办法。为什么一些以前建造的经济适用房不能立即得到安置?因为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双轨制度的“量变”与“质变”

2016年7月31日,深圳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13号文件”)。它的推出给深圳的人才住宅带来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首先是“量”的变化。除了上述十三五规划40万套的目标外,根据13号文件的规定,“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用地面积应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60%。”同时,13号文件强调要利用公共设施和周边土地配套人才住房,并规定地铁站500米范围内新出让的住宅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比例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这是一个重大变化。”罗慧琼说:“在13号通知公布之前,新增商品房用地远远高于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与此同时,市、区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根据13号通知,“市、区政府每年投入财政资金,安排不少于土地出让净收入10%的资金用于人才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整个“十二五”期间,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投资为670亿元。罗慧琼继续说,“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700多亿元。”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13号文件还首次提到,房地产开发项目将用于建设人才住房,并指出“通过招标、拍卖和拍卖方式出售的商品房项目用地应配备不少于总建筑面积10%的人才住房”。罗慧琼解释说:“这相当于让几家房地产公司竞争。人才住房的比例越高,能得到土地的人就越多。去年几笔交易的分配比例约为20%。”

还有“质量”的变化。

罗慧琼告诉《泰晤士报》记者:“13号文件颁布后,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并行的公共住房制度现已实施。”在双轨制下,传统经济适用房中的人才住房面积大于公租房。据罗慧琼介绍,目前的人才住房基本上是90-150平方米。当然,一些人才住房仍在经济适用房体系中,住房面积分别为35、45和60平方米。但是,对于国家级领军人才来说,最大面积可以达到近200平方米。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据悉,为了吸引院士来深圳,深圳人才安珠集团还计划在深圳南山区建设一座专门的院士楼。“对于特殊的高层次人才,我们也将免费提供特殊人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胡洋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罗慧琼进一步介绍说:“我们现在正在规划优化人才住房的配置和建设。”

关于人才住房的配套设施,深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目前仍符合经济适用房的一般标准。以黄睿所在的申康村为例。当它在2014年刚刚建成时,村子旁边只有一个地铁站。经过两年的规划和发展,社区内增加了保安办公室和超市,申康小学正在建设中。

据胡洋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深圳的人才住房项目已惠及43.1万名人才。对比“十二五”数据(24万人),2016年受益人才数量高达19万人,接近整个“十二五”受益人才总数。

强烈的歧视解决了供求矛盾

“我们现在工作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区政府对政策了解不够。对于分解后的任务,我仍然不知道如何完成它们。”罗慧琼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根据《规划》,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市供应的11万套保障性住房中,有近8万套项目由市级负责,占72%,只有28%的项目由区(包括新区)负责。《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在“十三五”规划中,市级督导员的比例下降到20%,而区级督导员的比例上升了80%。最近,这一比例再次得到调整:市一级不再负责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所有这些都下放给了区政府一级。可以说,在“十三五”4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中,深圳各区政府是完成任务的绝对主力军。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以前,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将充分调动各区政府今后的积极性。任务分工的变化是深圳市政府大力推进“强区分权”的表现。”罗慧琼解释道。

在任务分解表中,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都是施工任务的重要场所,每个区域不少于8万套。其中,福田任务最多,分解任务量高达11万套。这与经济适用房的结构性矛盾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正如规划中提到的,深圳的经济适用房集中在平山、龙华等地区,但福田、南山、罗湖等住房稀缺,住房困难和居住意愿最为明显。罗慧琼补充说:“但是,各个区的具体分解量和规划文本都有新的变化,具体比例还没有确定。”

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对于每个地区来说,如何完成各自的任务已经成为一个难题。根据《规划》,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深圳市的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供应为5.03平方公里,其中新增用地仅为0.54平方公里,多渠道筹措存量住房转化为土地成为主要力量,达到2.69平方公里(注:其余1.8平方公里为存量土地)

“在深圳,整个土地使用情况非常紧张。因此,首次提出了“养”的概念,这些任务应通过9大类15个渠道来完成。主要方法是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危房改造。”

2016年10月9日,深圳市人才安珠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据悉,该企业已注资400亿元,将负责深圳市人才住房建设。“它在深圳的所有地区都有子公司,并将与各个区政府合作建设人才住房。”

标题:深圳以房留人:“要让人才住得有尊严”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