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吴海峰

“宇宙是海洋,月亮是钓鱼岛,火星是黄岩岛。如果我们现在能走,我们就不走。后人会责怪我们。别人走了,别人拿走了,你再想走就走不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电视节目上发表了讲话,这一讲话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委员叶培建发言背后的原因是“科学家什么都不说”,中国已经失去了2013年和2015年火星探测的窗口期,2018年不可能进行火星探测,这让他感到非常难过。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出了一个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建议,即国家应该对航空航天产业做出总体规划,希望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体系。一旦争论被提出并得到州政府的批准,不要问为什么。

坚持创新驱动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创新动力是国家的命运,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要把创新作为国家的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技术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子,为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新的增长周期。

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只有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才能真正付诸行动,实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目前,在科技与经济结合比较紧密的领域,或者科研成果的短期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领域,科研人才的话语权有了很大提高,科技股份甚至成为自己老板的情况比比皆是。然而,在科学研究成果对国家很重要而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领域,科学家往往被束缚得更多,发言权更弱。

2015年,“科研人员忙着填写空科研报账表”的消息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实际上反映出有关部门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过多,不科学、不合理。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研项目承担者更大自主权、下放管理权限、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具体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撑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认真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主权,实施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使科研人员不再被琐事分心。

国家科技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方向是明确的。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在服务中做加法,在检查中做减法,在管理上给予高校和研究所更多的自主权,让科研单位以学术为中心,真正体现“专家为本,成果为王”。

标题:坚持创新驱动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