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李桂发(右)和党委书记程发军在检查花生收成。

李志群照片

“李书记,继续工作两年,这个村子不能没有你啊”“贵发,你留下来,老幼都受不了你。”...70-80双眼睛,热切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会议室里一个黑红脸的男人。

2017年3月的一天,来自山东省德州市委组织部的20多人来到德州市虞城区莒镇东屯村参加调查讨论。我没想到会有几十个村民涌向现场。他们是来挽留李桂发的,李桂发是德州市科协的第一任秘书。

最后,李贵发留了下来。"再过两年,这个村子将会有更大的变化。"李贵发,粗壮敦实,充满自信。

李桂发去了东屯村,那里离小康路很远。“村民们只知道怎么种玉米和小麦,花生多久没见了;群众没有办法、没有资本、没有技术致富;集体没有收入,什么也做不了。”近60岁的村支书程发军(音译)很无聊,有几次他什么都不想做。

在李贵发到来之初,程发军还有些想法。“说实话,我过去在村里见过更多的干部。住了两天,吃了饭,喝了酒,点击它,我不会看到一个影子,所以一开始我喜欢回答他。”让程发军吃惊的是,“这次我是来努力工作的。”

待在村里,李贵发就去村里打探消息。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走访,他感到每家每户都无所作为,必须依靠党支部和集体的力量来办一批大事。“先成立合作社,成立协会,动员村民,走集体发展的道路,才能出人头地。”李贵发思路清晰。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李桂发组织村民乘公交车去其他地方学习。他还“开自己的车供公众使用”,开自己的车带村委会成员去其他地方学习。在寿光市,看着一卡车的蔬菜被拉出来,菜农“溅”钱,一群人感到痒痒的。

富硒马铃薯协会和细粮协会很快在该村成立。根据“每个人都是成员,每个家庭都是股东,穷人不能落后”的思想,他们将20%的收入留在集体,5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用于贫困家庭和村里的成员。股息。同时,他们还在转让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大豆和花生。那年秋天,收获后,庄稼卖了1 空,村集体收入超过3万元。

村民们尝到了真正的甜头,他们被说服了,也有了动力。李桂发买了设备,趁热加工了面粉和花生油。仅在2017年春节前后,这个村子的收入就超过了26万元。

走进村口,温室里的一排排蔬菜在暖冬的阳光下闪闪发光。高6米的智能温室温暖明亮,自动通风,水肥一体化,并安装了蔬菜收获轨道。看着西红柿苗,李桂发笑着说:“今年的收成正赶上春节,肯定会卖个好价钱。”据李桂发介绍,该村采用了村社一体化和股份经营的方式。党支部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转让了510亩土地,建造了这些高标准的蔬菜大棚。目前,一期建设的30个蔬菜大棚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种植番茄。

李桂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先锋足印)

按照李桂发的设想,他将带领村民把农村变成一个公园,让空燃气变得流行,让产品变成商品,真正让集体变得强大,让农民变得富裕,让农村变得美丽。

这个男人一年到头都穿着迷彩服,每天都泡在村子里,为村子寻求发展,为村民寻求幸福。多年来,村委会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李桂发动员各方筹集9万元,率先捐款2000元,将废弃的校舍改造成村委会;在医院前广场建立了一个科普画廊,这里成了一个乡村天堂。晚上,村民们跳广场舞;原来崎岖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光伏发电已经建成,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稀有事物;最初,有11个贫困家庭,23人。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只有3个家庭剩下7个人。"小康村来找我,邻村的人都很羡慕我!"村民郭昌生非常自豪。

李桂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先锋足印)

真正的变化让群众开始观望,然后和李贵发一起工作,现在他们期待李贵发拿出新的想法。群众最相信的是他身上的正气和干劲,认为他代表了共产党员的形象。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日,第17版)

标题:李桂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先锋足印)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