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8字,读完约5分钟

□远东

中国的发展金融机制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为基础,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大幅提升,并成功地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关系。这也包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互动,特别是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能力的提高。

“如果你想发财,就先修路。”不断重视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降低物流及相关交易成本,扩大统一市场,提高效率,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导向型金融机制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增长和发展的助推机制,是政府与市场职能的整合,以国家信用为依托,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发展为重点,遵循市场化运作的一般规律,在市场力量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实力的大规模持续发挥,有赖于商业私人资本的广泛有效动员、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推进,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融资风险的有效缓冲,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中国的发展金融机制以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为基础,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大幅提升,成功地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对中国经济起到了独特的支撑作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为中国特色发展金融机制的运行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还包括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互动,特别是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能力的提高。特别值得总结的是,在推进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了引导、带动和广泛动员资本的作用。这不仅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或类似股权投资的不断增加,也是中国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提升。经过23年多的经营,总资产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开发银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发银行,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上所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也远远超过已运营70多年的世界银行;无论是年贷款额、资产周转率、资产质量还是发展潜力,都处于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慢、回报率低是基础设施投资的突出特点。这不符合以短期储蓄存款为主要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要求。如果基础设施项目的主体不能进入中长期资本市场并获得中长期融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就难以得到充分的扩散和持续的提高。这需要债券市场发展。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大规模推进,恰好是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主体可以获得中长期融资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综合建设和升级也为债券市场增加了新的债券品种,丰富了债券结构,满足了投资者不断扩大的投资选择,从而活跃了债券市场,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也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拥有最快和最完整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每天的债券发行量约为1000亿元,这并非不合理。这两者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另一方面,以公司债券形式大规模发行“城市投资债券”,使地方各级政府和基础设施项目主体能够进入中长期资本市场,这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实质性和根本性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城市投资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个主要债券类别,积极满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需求,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一个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引导各种资本投入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和“城市投资债券”都存在一些偏差,但这些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和相关各方,对这些偏差及其原因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形成了调整、治理、转型全方位监督管理的共识和浓厚氛围,正在有序实施。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问题而否定“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城市投资债券”在特定宏观经济形势下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没有各种商业资本的广泛动员、引导和“挤入”,没有债券市场的支持,就不可能提高和扩大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项目主体的中长期融资能力和渠道,也不可能长期提高和根本改善我国的基础设施。

这是中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经验。它植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长期实践的沉淀和积累,并被实践反复验证。由于中国的成功发展,这一经验得到了世界,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并通过中国相关机构的拓展和务实合作,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感受和分享,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启示,备受关注并成为研究对象。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基于这一中国经验,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很快得到了广泛和积极的回应,并迅速从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正是由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导向型金融机制的历史作用,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才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标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