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字,读完约2分钟

作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去杠杆化的重要起点,处置“僵尸企业”一直备受关注。根据2017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数据,虽然僵尸企业的撤退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根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的信号,僵尸企业的撤退仍然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昨日,苏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傅毅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僵尸企业”主要是指那些管理不善、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它们只能依靠集团母公司的支持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怀勉强生存。虽然它的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或基本上没有业务,但它仍然占有大量宝贵的资源,如资本和土地,其存在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治理市场“虚胖”现象  年内僵尸企业清退将踩油门

傅义夫解释说,首先是浪费社会资源。一般来说,“僵尸企业”需要银行和地方政府财政不断输血,大量的土地、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被低效甚至无效占用,导致全社会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二是不利于公平高效的市场秩序的形成;三是不利于资产监管,容易成为防范和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盲点;第四,损害员工权益;第五,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治理市场“虚胖”现象  年内僵尸企业清退将踩油门

基于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下定决心要淘汰“僵尸企业”。例如,在中央企业层面,截至2016年底,SASAC已全面清理出2041家需要中央企业特殊对待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涉及资产3万亿元。截至2017年10月中旬,共有571家“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完成了处置和治理的主要任务,其中218家通过市场手段退出,其余通过并购和管理改进完成了治理;在地方层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共有94家“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或强制清算程序退出市场,其中国有企业74家,约占78%。

治理市场“虚胖”现象  年内僵尸企业清退将踩油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预测,今年“僵尸企业”的退出速度有望加快,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一些国有“僵尸企业”将被合理地退出,包括资产处置、债务重组、人员安置等,以逐步引导市场走向明朗。一般来说,“僵尸企业”撤退的立足点是打破无效供给,引导资源有效供给,促进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和释放,做好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标题:治理市场“虚胖”现象 年内僵尸企业清退将踩油门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