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6字,读完约4分钟

“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是纪录片,这是我们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绝佳渠道。”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红在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学会文献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研讨会上表示,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因其纪录片性、客观性和丰富的题材,更容易被世界上不同文化、信仰和思想的人所接受。

在国际市场,搭建中国“主场”

从国内情况看,2016年中国纪录片总投资为34.2亿元,但总产值达到52亿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张雅欣认为,与电视剧和动画片相比,纪录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早期的编排有助于高质量的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举办国际电影节和展览是纪录片“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过去,中国主要参与或协办大型国际文化节和展览,数量众多,传播效果良好。“但在别人的节日里出去只是1.0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发展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表示,现在应该努力升级到2.0版。“我在国际上举办节日和展览,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不仅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参与,也带来了我们一流的作品。”

据五洲传播中心国际推广总监刘威介绍,由他本人和他本人举办的纪录片节包括主场和客场比赛。“在中国国内,争取在中国的话语权,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主题,从制定展览日程到安排电影,从论坛话题到嘉宾意见,处处体现中国元素,走出去可以在这样微妙的场景中完成。”

为了实现这一升级目标,有必要有人来组织中国自己的国际纪录片节和展览。第二届金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于去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主题为“人与自然”,共有来自92个国家的1017部纪录片报名,数量约为第一届的2.5倍,引起了国际纪录片界的广泛关注。于洪把金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成功称为“金树节现象”。

作为金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组织者,北京华云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斌表示:“举办金树电影节是为了更好地搭建一个走出去的渠道。下一步,将设立一个国际联合制作会议室,帮助纪录片与行业精英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以获得投资者投资、国际联合制作和版权交易等实质性合作机会。”从这个维度来看,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帮助有潜力、高质量的纪录片制作人进入国际舞台。

在国际市场,搭建中国“主场”

此外,品牌也是客人关注的热点。“就纪录片而言,品牌有两层含义:纪录片的品牌和纪录片平台的品牌。中国有很多纪录片品牌,但在仁众打造平台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通道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纪录片的主要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其特点是不稳定,不一定是坏的,但不能形成持续的影响。因此,建立中国纪录片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化,形成产业链,否则很难打造平台品牌。”

在国际市场,搭建中国“主场”

王力斌非常希望打造一个响亮的国际平台品牌。第三届金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将于今年9月举行。截至1月17日,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1984部电影报名参加了比赛,同时还将出现国际合拍客厅、转播权交易、投资基金、主题论坛等板块。“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不同文化的密码,纪录片可以记录每种文化的根源,肯定会在人们了解未知文明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王利斌说道。

在国际市场,搭建中国“主场”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只有增加投资才能实现。这需要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我们需要前进,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纪录片人的使命,在镜头和银幕上展示中国的故事、价值观和文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团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文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洁说。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4日,第12版)

标题:在国际市场,搭建中国“主场”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