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4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2017年恰逢中国和以色列建交25周年,两国建立了创新和全面的伙伴关系。去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到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时代周刊》记者潘占宏来自珠海
7月2日,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广东省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2000多家企业齐聚珠海,分享创新经验,寻求创新合作。
以“创新合作,智慧粤港澳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结合珠海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会议主论坛和5个行业子论坛,现场签约15个重点项目,总金额5.3亿美元,涵盖工业制造与自动化、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等领域。
中以科技合作是两国一拍即合的结果:技术密集型的以色列正在寻求快速工业化,而急需升级模式的中国需要技术支持来提高竞争力。“以色列是世界著名的创新型国家,这与中国当前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在会议开幕式上说,珠海作为创新高地,可以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和高质量的生产能力,结合以色列先进的创新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途径。
2017年恰逢中国和以色列建交25周年,两国建立了创新和全面的伙伴关系。去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到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6%。“这是中以深化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珠海市副市长卢晓峰表示,全面深化与以色列的创新合作,是珠海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推进“二次创业”的战略选择,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接下来,珠海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与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对接。
“一对多”创新合作模式
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开幕当天,总规模50亿元的中以创新国家基金项目在珠海正式启动。该国家基金是去年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的成果之一。
在基金启动的前一天,中国-以色列加速器项目开始在珠海智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重点引进和培育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300024、诊断股票)、ar+vr等产业。,进一步完善珠海的创新产业体系。该项目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并投入运营。届时,中以加速器将与以色列形成“一对多”的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国际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引导珠海重大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园区落地和产业化,为珠海培育更多创新主体。“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将为珠海与以色列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南肯对此项目发表了评论。
中国-以色列加速器项目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开始规划并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珠海和以色列对科技创新的渴望。珠海的目标是通过加速器项目加快以色列创新科技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化,而以色列则希望珠海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发展载体。
除了建造加速器,中国和以色列的企业也在密切合作。AVIC童菲和以色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将联合开发多用途增压双引擎涡轮螺旋桨飞机,火炬芯和以色列ceva公司将在蓝牙无线通信、音频编解码格式、3d音效等算法上密切合作,珠海农控集团和以色列lr集团将联合建设中以(珠海)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
“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最大的投资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投资伙伴。”以色列区域合作部长沙奇·哈尼比在中以科技创新投资会议上表示,今后将深化与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和人文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30多个城市开展了中以合作
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尝到了以色列创新的甜头。
以色列人口880万,土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资源匮乏,但拥有40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在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和高端军事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90%以上。
2013年,中国和以色列两国政府总理签署了发展高科技合作的协议。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选择东莞、广州、常州和大连作为首批中以合作重点地区,提前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合作。
广州以“基金+基地”的形式开展中以合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巡视员姜舟在会上介绍说,这两个基金是中以智能制造风险投资基金和广州生物医学基金。前者依托广州中国以色列机器人研究所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以色列智能制造基地。该基金以民间资本为主,基金总规模2.7亿元,已有5个意向投资项目。后者依托广州生物岛作为技术改造基地,总资金规模为6.02亿元,已投资5个项目,并计划今年再投资5个项目。“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基金,它被委托给以色列专家小组来管理。对于地级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姜舟表示,上述两项基金是与广州开发区合作推动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并有相应的政策予以推动。
2015年,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作为中以国家创新合作试验区成立,打造高端医疗项目孵化平台和以色列创新技术信息库,促进企业对接合作。据创新园区主任赵介绍,园区聚集了81家以色列企业和中以合作项目,在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城市中排名第一。正在建设的新零售平台已经签约了以色列企业的30多种产品,帮助以色列企业以b2c形式预热市场,从而扩大其产品知名度。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30多个城市与以色列开展了科技合作,重点是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和江浙两省。目前,哈尔滨和珠海也在积极申请示范城市。"我们必须在夺取全球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新的成就."黄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以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城市建设,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地方政府应该识别优势产业
第四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b2b对接会特别受欢迎。组织者准确邀请了950家中国和以色列企业,组织了1609次b2b商务谈判,现场签订了784份合同或达成了合作意向,总金额达11.2亿美元,涵盖ar+vr、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移动互联网等行业。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研究所创始人黄子薇也在b2b对接会上寻找合适的人才、项目和团队。“中国和以色列的差距主要在于原始技术。以色列公司很少是大型综合性公司,它们大多专注于一项独特的技术。”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技术可能无法转化为应用程序,因此在选择引入项目时必须仔细选择。”鸿辉资本的管理和创始合伙人王晖参观了许多以色列技术创新企业。他认为,在中以合作的热潮下,有必要冷静思考这些创新项目是否适合移植到中国。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中国企业做的应用更多,而以色列企业研究的技术更多,他们的发展思路和研究方向相对狭窄。他建议,“政府和企业要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能够迅速转化为成果的项目,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赵持有同样的观点。经过9年的合作经验,他得出结论,近75%的以色列企业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机会集中在技术领域。”他认为,中以合作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合作将为当地企业带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地方政府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吸引投资和登陆项目的数量上,而应该明确各自城市的优势。工业,它在与以色列的合作中起什么作用,它希望取得什么结果,然后谨慎地促进合作。”
中以合作激发国内创新元素。"关键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创新人才."黄子薇认为,中以合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平台引进国际创新资源,培养人才,提升地方创新能力,为未来城市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题:中以合作: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