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03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在调整煤炭使用比例的同时,《行动计划》重申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降至58%以下,并提出继续在重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7月9日,《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中国的结构性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017年底,“十大大气”第一阶段圆满结束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都强调要打赢蓝天防御战。现在,新一轮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发布。
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防御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防御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行动计划》指出,未来三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魏奋平原将成为重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将得到大幅度调整和优化,区域联合防控将得到加强,秋冬季污染防控将得到高度重视。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当前我国突出的结构性污染问题,《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这四种结构应该同时进行。只调整一个结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彭强调,如果优先考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影响深远,难度较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而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快,环境治理效果立竿见影。”
增加电力用煤的比例
行动计划提出了“四个明显”的总体目标,即经过三年的努力,pm2.5的浓度将进一步显著降低,重污染的日子将显著减少,环境空气体质量将显著改善,人民的蓝天幸福将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将比2015年减少15%以上;与2015年相比,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8%以上,空空气质量好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天数比例达到80%,污染严重及以上天数比例下降2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利用水平仍然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能源消耗总量为44.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其中,煤炭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60.4%,远远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耗仅占总能源消耗的20.8%。该行动计划建议重点减少非电煤,增加电煤的比例。到2020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55%以上。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由于电煤燃烧效率高,污染排放控制水平高,环境污染比非电煤少得多。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总消耗量的比例约为50%。
中国电力(港股02380)企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王祉萱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该行动计划增加了电力用煤的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力用煤总量将会增加,而是意味着非电煤将被转化为电煤。“对于燃煤发电厂来说,现有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应付新增的燃煤发电。”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也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中国发电厂的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增加燃煤发电不会影响到每个城市,只会增加火力发电。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电力用煤比例更高。"美国大约95%的煤用于发电。"王祉萱说,除了用作能源,中国很大一部分煤炭被用作炼钢等原材料。在发达国家,钢铁产量较少,一些化学产品可以用石油来完成。因此,中国目前用煤发电的比例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高。
《行动计划》在调整煤炭使用比例的同时,重申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到2020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降至58%以下,并建议继续在重点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其中,京津冀鲁豫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魏奋平原实现负增长。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将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包括解决秋冬季重点地区的关键问题、与柴油车污染作斗争、开展工业炉窑专项行动、实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专项整治计划等。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开始对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进行强化监管,从2018年6月11日至2019年4月28日,共约1.8万人(次)对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魏奋平原进行强化监管。与去年相比,这次花的时间更长,参加的人也更多。
它不再局限于“煤制气”
除了促进煤炭的集中使用和增加电力用煤的比例,松散的煤炭控制是赢得蓝天防御战的另一个“法宝”。
“去年冬天,北京的pm2.5浓度大大降低。根据专家小组的计算结果,松散煤处理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晋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和魏奋平原的散煤消耗量约为6000万吨,每吨散煤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是每吨电煤的10-15倍。
据报道,目前山西省散煤年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存在“散煤置换进度慢、干净焦炭不合格”等问题;陕西关中地区每年的散煤燃烧量超过2000万吨。旧城区、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煤燃烧现象,相关治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环保组织中国绿色发展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告诉《时代周刊》,散煤分布广泛,主要用户是普通居民,因此很难管理。以汾渭平原为例,今年汾渭平原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环境污染三大重点防治区之一。“汾渭平原煤炭企业比较多,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散煤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在中国北方有效地推广清洁供暖,该行动计划建议集中资源在京津冀、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推广散煤处理。在2020年供暖季之前,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了冬季生活取暖用散煤的置换。
早在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就表示,到2018年,预计将有400万户家庭由煤改气、由煤改电,10吨及以下的小型燃煤锅炉将加速淘汰。
在2017年供暖季节,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煤制气”项目。然而,由于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天然气供应短缺和天然气管道铺设不畅,一些人被冻住了。去年12月4日,原环境保护部向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发布紧急文件,暂停推广“煤制气”。
如何做好清洁和取暖工作,同时保证群众过冬的温暖?在技术路线上,《行动计划》提出,从实际出发,适当的时候用电,适当的时候用气,适当的时候用煤,适当的时候用热,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清洁的加热方式,不仅限于“变煤为气”,以降低气源支持的压力。
彭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要做好因地制宜地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作:一是要根据某个地方可以提供的清洁能源的来源和可利用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第二,我们应该扩大清洁能源的来源。在清洁能源结构中,不仅有电力和天然气,还有地热资源。“熊安地区的熊县地热资源丰富,因此有必要在当地更多地利用地热能源,并在其他更需要的地方使用节省下来的电力和天然气。在极少数地方,太阳能(000591,诊所单元)也可以用于援助。只有扩大清洁能源的选择,才能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可靠性。”彭对说道。
为防止“天然气短缺”,在天然气供应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应建设好天然气的生产、供应、储存和销售系统,并增加天然气供应和管道网络的互联。在天然气利用方面,新增天然气将优先用于城市居民和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并在冬季替代散煤取暖,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强调“变煤为气”应坚持“以气代气”,确保普通人(603883,临床单位)能够使用。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供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普通百姓负担得起。
标题:蓝天保卫战欲破结构性污染难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