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8字,读完约6分钟

如何将保险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联系起来,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努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的世界经济。这不仅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也是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积极能量。保险业如何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业界也达成了共识。应该说,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功能,有利于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加快建设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扩大中国在地区乃至全球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除了风险管理和金融中介的优势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优势,帮助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目前,保险业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保险业而言,在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多。主要体现在产品严重同质化和供需严重不匹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保险业的有效供给。保险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很多重点。其中,在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亚洲巨灾风险基金或东盟巨灾风险基金等跨境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是一种创新机制。通过该区域合作基金的建立和参与,将有助于保险业提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首先,一些亚洲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风险,如台风、洪水、地震、海啸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新世纪以来,无论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并引发海啸灾难的地震,还是2008年和2010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还是201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冬季大规模干旱等一系列毁灭性自然灾害, 它表明,防灾减灾行动和防控体系建设是中国和这些受灾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必须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自2000年以来,东盟成员国已有数亿人受到灾难性事件的影响。 仅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和海啸就造成约23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450亿美元。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未来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自然灾害风险。灾难具有明显的跨境特征。例如,2013年台风“海燕”袭击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一些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共同应对。灾难有时会超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应对能力。为了防止灾难风险,各国需要密切合作。目前,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合作,如建立了中日韩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联合国亚太人道主义伙伴关系等防灾救灾国际合作框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灾害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灾前预测和预警等领域与一些国家开展了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当然,防灾和救灾在这些合作领域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从国际视角看,防灾减灾仍面临机制不完善、合作优势博弈激烈、地区传统安全结构制约等问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与一些亚洲国家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前景,如何有效应对灾害威胁一直是中国和这些国家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

其次,目前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的灾后救助主要依靠被动的灾后补偿机制,如紧急财政拨款和预算变更等,这使得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了大量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例如,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向受灾国家提供了总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各种援助。可见,外援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大量外援进一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灾难保险基金机制是灾难保险基金,如加勒比灾难风险保险基金。加勒比海位于热带,靠近大陆板块的边缘,这是全世界热带风暴和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该地区由几个岛国组成,经济结构相对简单,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长期以来,自然灾害给加勒比国家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严重威胁了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伊万飓风后,加共体国家政府首脑要求世界银行设计并实施一套成本效益高的风险转移计划。经过加勒比各国政府、主要捐助者和世界银行专家两年的协商,加勒比灾难风险保险基金于2007年4月在比正式成立。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国政府提供灾后紧急援助的流动性缺口和灾后长期重建资金;第二是使参与国政府能够迅速获得援助资金,并确保援助资金以客观方法计算;三是在灾前向政府提供准确的风险暴露信息,协助政府工作,减轻政府负担。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运作机制非常类似于一个由参与国控制保险职能的联合储备基金。其优点包括:第一,风险分散效果明显。加勒比海有30多个岛国,一场飓风或地震灾难不可能同时袭击所有岛屿。因此,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所需的风险资本远远低于单个国家为各自损失保留的总风险资本。其次,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保费仅为公共市场上类似保险价格的一半左右。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非常精简,需要低劳动力成本。有了日本政府提供的种子基金、捐助国的支持和世界银行的协调,日本不需要收取更高的保险费来支付其项目的启动费用。第三,指数保险赔偿机制保证快速索赔,保险合同的参数指数触发机制是飓风风速和半径、地震震级等自然灾害的参数。,而不是保险公估人对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的评估。第四,财务可持续性强。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财务能力远远高于当今世界上其他类似的巨灾保险基金。中国台湾地震保险基金和土耳其地震保险基金可以分别承受未来10年一次、240年一次和150年一次的灾难性影响,但加勒比灾难风险保险基金可以承受1500年一次的灾难性自然灾害的影响。

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构建跨境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不仅可以减少灾后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还可以提高防灾减灾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保险业运用市场化手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切入点。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

标题:创新机制构建跨国界区域性巨灾保险基金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