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8字,读完约6分钟
2017年1月2日,约翰·伯杰在巴黎去世,享年90岁。
45年前的197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短片《观看之路》(The Way to Watch)的四集开始时,当时46岁的约翰·伯杰(john berger)径直走向挂在墙上的一幅著名的波提切利画作《维纳斯与战神》(Venus and God of War),用手里的刀子切了一个正方形,里面有维纳斯的头。
相机被立即切换到印刷厂的“金星特写”图像,这是不断复制。在伴随的画外音中,伯格以缓慢而清晰的语调郑重宣布,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这些画,而是整个世界。
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这一系列电影被反复重播,甚至同时出版的讲义也成为西方艺术院校的标准读物。三年前,伯格试图颠覆电视上播出的13集纪录片《文明》。他认为著名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爵士解释的西方艺术史实际上只是关于欧洲、白人和人类的艺术文明。
伯格很快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小说家和剧作家。然而,他激进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受到公众的高度赞扬,另一方面也受到学术界的质疑。
“当时(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艺术批评的主流是形式主义,即从美学和艺术作品本身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创作者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邵益阳说:“思想界有一种趋势,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伯格借用这些理论武器来批判艺术,成为一个先锋。”
例如,伯格将绘画中的裸体形象与性别歧视联系起来,认为对于主流社会来说,艺术界的“裸体”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的看法,“裸体”与“裸体”并无本质区别。他还探讨了古典绘画艺术在图像爆炸的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艺术绘画与广告绘画的关系。对他来说,一个关键点是代表英国新左派思潮的声音——传统油画是展示贵族阶级(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他写道:“绘画对事物外观的影响就像资本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一样。”"它把一切都变成了有价值的商品,一切都可以交换."
在西方学术界,一些艺术史学家把他的作品比作《毛主席语录》,这本书已被重印出版并广为传播。他们要么高度赞赏他,要么激烈地批评他,很少有人持中间态度。
苏珊·桑塔格称赞他:“在现代英语写作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英国诗人兼小说家斯蒂芬·斯彭德抨击了他的含糊不清,称之为“雾中之角”——伯格的回答是:还有什么比雾中之角更有用的呢?著名艺术评论家希尔顿·克莱默的批评更中肯。他认为,伯格对马克思主义的签名并没有真正指向政治问题,而只是激起了“消费先进文化的精英们内心的社会负罪感。”
因此,归根结底,约翰·伯杰在学术界的地位并不高。在邵逸阳看来,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书和电视电影在全世界普及艺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他不是一个严谨的艺术史理论家。文章的观点尖锐而引人入胜,但往往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引用的历史事实也是错误的...他所说的不一定是事实,但对艺术史研究者来说却是事实。学生和公众将受到鼓舞。”
约翰·伯杰1926年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在一个低收入的公职部门工作。退伍后,他进入艺术学校学习绘画。进入和离开艺术界后不久,他就非常厌恶贵族艺术,开始把文字作为更好的工具。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为英国杂志《新闻记者》撰写艺术评论,并逐渐在业内声名鹊起。
1972年对他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年。他不仅拍摄了《观看之路》,还写了广受好评的小说《g》。这部“布克奖”小说讲述了一个欧洲浪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逐渐政治觉醒的故事。然而,态度一贯激进的伯格在获奖感言中谴责了该奖项的赞助商,指责布克·麦康奈尔家族压榨加勒比海地区的黑人工人。他当场宣布,他将把5000英镑奖金的一半捐给美国黑人政治组织“黑豹乐队党”,另一半将用于研究欧洲工人阶级的现状。1975年,他发表了研究成果《第七个人:欧洲农业季节工人》。为了研究这个课题,伯格于1974年离开伦敦,搬到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昆西。在那里,他真正学会了养牛和在当地农民那里工作,并一直住到去世。
对于热衷于最新、最时尚的国际理论潮流的国内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界来说,约翰.伯杰的思想似乎已经过时了。当谈到激进左翼分子时,肯定是阿甘本、巴迪乌和兰奇耶。接受采访时,没有人对他的死“感兴趣”。但是他仍然受到艺术爱好者和学生的欢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翻译出版了伯格的八本丛书,并很快重印。据出版社的编辑说,最著名的《观看之路》已经印到了第三版,有数万册,其他作品至少有1万至2万册。
尖锐的观点、激进的思想和写作的文学性可能都是伯格受欢迎的原因。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伯格在对诸如委拉斯开兹和伦勃朗等艺术家的分析中加入了许多他自己的个人经历、主观感受甚至文学想象。2002年,美国艺术史学家马克斯科兹洛夫(maxkozloff)发表了一篇关于伯格的评论文章,认为他更着迷于神奇的力量,而不是用充分的理由说服人们。也许这足以解释为什么伯格赢得了如此多的读者,却被主流学术界所拒绝。
邵益阳说:“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年轻艺术家都喜欢他。”“只是艺术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所以对伯格的热爱也落后了。”如果一个人不是艺术专业的,他很难说出几个艺术家的名字,更不用说欣赏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了。”
从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立场出发,约翰·伯杰强调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和技术的问题,而是社会和创作者个人经验的结果。也许这些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有点简单,但在形式主义和艺术自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创新的声音。
标题:对约翰·伯格的推崇与质疑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