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从最初的几千元贷款,很快就滚成了几十万、几十万元,这让一些大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为了逃避债务而到处读书,甚至导致少女的生命枯萎...最近校园贷款的混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治理高校贷款混乱的关键在于三个措施。
对策1:建立“高利贷”的准入控制
校园贷款主要是p2p在线贷款。一些贷款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开展高利贷业务,并使用暴力来讨债。
根据中央银行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限度,超额利息将得不到保护。2015年8月,最高法颁布规定,借款人和贷款人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额利息协议无效。
虽然校园贷款也属于私人贷款,但大学生并没有深入到这个世界,他们低估了高利贷的可能后果。许多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校园贷款出台更具体的规定,并把“高利贷”赶出校园。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向18岁以下大学生提供网上贷款服务。然而,许多人认为,保护仍然太小,以阻止“黑手”延伸到校园。因为18岁以下的大学生人数很少,而且每个人都一直住在校园里,所以18岁和20岁没有太大的区别。
近日,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通知,规范校园点对点贷款业务。通知规定,校园贷款平台向在校学生借款人单笔贷款收取的服务费原则上不得超过200元;逾期违约金和逾期罚息的总额不得超过借款人的贷款本金。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校园贷款的“滚利”有一个明确的上限,逾期罚息和逾期罚息的总额不得超过借款人的贷款本金,这相当于为高利贷设置了一个“上限”,切断了“滚利”的无休无止的黑手,防止了借款5000元、归还几十万元的“噩梦”再次出现。
对策2:引进“正规军”满足需求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在继续推进同业拆借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服务不到位。他们找不到本地贷款,所以他们在网上或社会上寻找高利贷者。商业银行应该研究如何“打开大门”,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
据业内人士称,在欧美一些国家,大学生通过信用卡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和电脑。大学生需要正规的金融服务,这也能为银行创造利润。
近年来,校园贷款市场异常火爆,表明校园消费金融已经适应了一些市场需求。随着信用卡和消费金融产品向校园的渗透,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超前消费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有贷款需求,但没有正规的机构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导致了非正规网上贷款的热潮。
引导“正规军”进入校园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合适的信用消费贷款,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成熟、理性的消费意识和信用观念。另一方面,正规机构发展小额金融服务有利于拓宽自身业务领域,培育潜在消费群体,维护行业秩序。
对策3:外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是“双手”
自去年10月起,校园贷款被纳入p2p网络贷款专项整治。通过整改,校园网上借贷平台数量大幅下降,校园网上借贷混乱局面得到遏制。然而,与公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根除校园贷款乱象,需要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采取两个措施,把监督落实到人手中,把责任落实到事上,用铁腕手段治理乱象。
此外,加强学生的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网上贷款,也是治理校园贷款混乱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成熟的消费观念。一旦养成提前过度消费的习惯,他们的消费水平和贷款金额很可能会超过实际还款能力,容易诱发风险。此外,大学生普遍缺乏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对一些信贷产品的高风险认识不清,经常陷入高利贷陷阱。这些特殊性使得校园消费信贷风险相对集中。
监管部门应承担起保护消费者的责任,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误区,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该培养契约精神,积极积累个人信用,成为理财产品的理性消费者。“陷阱”应该彻底清理干净,但是清楚地看到“陷阱”并且不要跳进去也很重要。
人民日报(2017年5月8日,17版)
标题:校园贷:开“正门” 斩“黑手”(微观察)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