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财经网站2月16日讯今天,四大报纸很少在头版刊登关于重要股东频繁减持、“精准”减持和“清仓式减持”的文章。文章援引业内专家的话说,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减排行为应通过疏通来规范。重要股东董和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应重视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
中国证券报:大股东和董事将减持股份或受到严格监管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频繁减持、“准确”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业内人士称,在加大打击非法裁员力度的同时,监管部门有望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和董事高裁员制度。上市公司股东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减持股份。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应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疏通规范减持行为。重要股东董和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应重视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
证券时报:疏通和规范大股东恶意减持
如果这是一个合理和顺从的股份减少,它只会导致各种美好的事情。首先,减少抵押贷款、修复墓地和改善中日关系是有原因的,然后是关于公司在股东减持前后业绩“变脸”的奇怪说法。这些不寻常的现象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频繁的减少,精确的减少,一流的减少,间隙减少,变脸减少。以山东墨龙(002490,BUY)为例,从首次披露到修订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测的过程,已经成为大股东借机减持的“例行公事”。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恶意减持是a股还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特征。你为什么没听说过美国和香港等成熟资本市场的大股东恶意减持?这可能与他们的标准化系统设计有关。
《证券日报》:大股东减持需要规范。业内人士表示,可以向海外模式学习
2月14日,深交所向持有(002251,BUY)5%以上股份的股东钟发出监管函,因其在未提前披露减持方案的情况下非法减持股份。
本报讯记者注意到,近期大股东董的减持再次引起关注。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减持的监管力度,并多次发出监管函重申减持规定,要求上市公司人员合规减持。
大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对证券转让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小股东。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2016年上市公司进入业绩披露期,许多公司都宣布了“高交付、高转让”方案,此时股东增减的动态相当敏感,已成为“率先推出整体”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多次发出监管函,重申了减持规定,足以表明相关部门严格控制合规体系、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
上海证券报:参考海外经验专家为大股东无序减持开药方
买卖股票也是一样,但是不同的交易者在买卖股票时有不同的影响。大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其特殊地位,在转让证券时往往比中小股东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最近,内地证券市场出现了频繁减持、“精确”减持、“清仓式减持”等现象,其中股东减持的案例很多,对市场产生了不良影响。工业资本的大规模削减不仅会给股市带来压力,危及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的风险。
据资深专家介绍,从中国内地美、港市场的制度规则来看,规范大股东、董事和高管减持行为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疏通与阻断相结合”。规范和限制的具体要求也采用几个维度,如销售限制期、降价方式和降价数量。虽然锁定期不算太长,但对交易申报、信息披露和减持数量的要求仍然相对严格。 上述专家还表示,这些规定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防止上市公司大规模减持大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市场造成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总体而言,美国和香港市场的监管对股票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更为有效。 因此,专家建议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可以借鉴海外市场减持制度,结合上市公司的具体持股实践,取长补短,完善大股东和董事高减持的制度规定,建立监督大股东和董事高减持的长效机制,引导他们依法、透明、有序地减持。
标题:四大报头版齐谈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应完善相关制度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