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对于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政府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来分担高额的财政支出成本。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ppp项目作为一种独特的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的模式,已经日趋成熟。

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五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共有ppp项目11260个,投资1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66%。其中,全国已签约落地仓储项目1351个,投资2.2万亿元,落地率31.6%,比年初增长12个百分点。

尽管近年来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但从数据来看,私人资本的参与程度仍然不高。根据上述季度报告,截至12月底,登陆示范项目共签约社会资本419家,其中民营企业104家,民营企业59家,占39%;国有企业119家,国有企业113家,占55%。

ppp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ppp项目一般规模较大,企业需要在建设期间预付资金,因此现金流问题将是企业在参与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ppp项目更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参与,因为国有企业资金相对丰富,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参与ppp项目的国有企业数量太大,ppp模式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分担国家公共部门财政压力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的参与度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仍存三方面挑战

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智龙表示,当前决策部门在引导社会资金以ppp为主导模式分担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方面仍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需求与社会资本的短期利润目标不匹配。一般来说,具有正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都是在公共财政或发展和政策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投资的;社会资本天生追求利润,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大量ppp项目需要长期投资,投资高、回报慢、现金流不足,对社会资本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大量公私伙伴关系项目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规模经济,加上其信用评级低和金融环境基础薄弱,对社会基金的吸引力更小。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仍存三方面挑战

其次,ppp的配套法律政策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稍显不足。Ppp模式涉及到行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而在国家层面上与ppp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同时,ppp涉及到金融、投资项目管理、招投标、融资、价格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最后,ppp项目误判成本和收益的情况并不少见。对公私伙伴关系项目成本和效益的误判制约了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落地,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成本高、周期长、效益不确定。在早期阶段对成本和收益的误判将导致合作伙伴的收益分配不符合ppp项目预期的风险。

标题: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PPP模式仍存三方面挑战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