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7字,读完约5分钟
在为地方政府融资打开“前门”后,如债券互换和地方债务,其他非法借贷的“部分门”将被关闭。
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借款,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举债。然而,新预算法实施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非法借款。
2月20日,一份在业内广为流传的文件显示,2017年1月初,财政部向五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和两个部委发函,要求对一些县市的非法借贷和担保行为进行问责,并依法对个别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处理。根据传阅文件,“要严肃追究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于2月3日前反馈财政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几位内部人士那里证实,财政部已经就相关问题发出信函。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2016年,财政部组织驻地金融检查员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核查要求,自2014年起,各地要上报政府部门、机构和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情况。
2016年11月4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提问时表示,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的非法融资行为,“财政部地方专员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日常监管机制。”加大依法查处力度,会同有关监管部门追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责任人的责任。”
在此次网上流传的相关信件中,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对非法借款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对租赁、信托、村镇银行等非法机构进行处罚。
非法债务有很多种
光大证券(601788,BUY)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财政部此次核查的重点是“政府借贷方式”和“政府担保行为”,这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两个核心问题。
在政府非法借款方式中,直接借款方式较少,更多的是通过企事业单位融资。张旭表示,这种融资模式非常复杂。除了传统的贷款和信托融资,还发现了“市总工会向全市职工发放理财产品”的模式。筛选的关键是“资金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还是政府部门”以及“还款来源是否为财政资金”。
政府融资平台仍然是地方政府非法借贷的主要工具。一些政府部门已同意通过委托融资平台公司充当代理人,无形中增加政府债务。
例如,某公路建设公司在2017年发行的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2015年公司募集资金活动的现金流量大幅增加,主要受省交通厅委托向银行借款用于农村公路网建设项目,借款主体为企业。
市级投资企业公开发行债券,以“补充流动资金”为目的筹集资金,但在收到筹集的资金后,公司向市财政局贷款4亿元,并签订了贷款合同,规定了贷款期限和利息支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地方政府非法借款的方式很多,财政部也要求地方政府进行自我检查。”我个人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目前流行的融资方式,如ppp和产业基金。”
2016年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佳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务院关于201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报告显示,一些地区仍在违规或变相借钱。审计署发现,截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东和河南等省通过非法担保、集资或还款承诺等方式借款153.5亿元。在一些地方,有一些隐藏的债务。在委托建设项目中,内蒙古、山东、湖南、河南同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支付建设资金,涉及融资175.65亿元;在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政府回购社会资本和固化收入的承诺程度不同。
机构热衷于寻求“安慰信”
除了债务违约,财政部监管的另一个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担保行为。《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为企业和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
张旭认为,确定违反规定的担保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否已经签发了承诺书?例如:承诺在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本息时,安排财政资金偿还;承诺协调资金支付理财产品本息。二、是否纳入年度预算(包括政府购买服务预算)、中长期规划?
例如,通过政府会议纪要,市政府承诺将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本息纳入全市中长期金融规划和政府采购服务预算,市财政局向银行出具违规承诺函。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违反规定向金融机构出具的保函,以及协助获得资金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承诺书。一个市政府同意当地的城市投资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信托、私人债务等方式筹集资金。,并向有关金融机构出具确认函,市财政局出具承诺函,承诺如果企业未能按时偿还债务本息,将安排资金偿还。
2016年10月,据媒体报道,贵州许多地方下发文件,要求对金融违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出具保函和承诺函,一些地方还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出“注销函”或“注销函”。
地方政府知道,如果没有特别的法律授权,针对违规行为的担保就没有法律效力,但许多金融机构热衷于索要这种“安慰函”。在财政部的问责中,非法借款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受到惩罚。与此同时,财政部还建议金融监管机构应该惩罚违反规定的金融机构。
张旭还说,从网上流传的信件来看,财政部这次提出的处理建议很重,已经直接“渗透”到了责任人身上。
标题: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担保被问责 处罚“穿透”至责任人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