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4字,读完约4分钟

流感患者大量涌入大医院,表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仍然不强,“金字塔”的塔底仍然不强,家庭医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最近,一种流行性感冒出现在最前线,病人们涌入大医院看病。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呼吸科、儿科和内科不堪重负,医生生病的情况并不少见。

对于流感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应留在社区就医,将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留给危重患者。然而,现在流感患者大量涌入大医院,这表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强,金字塔的塔基础不强,家庭医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流感疫情而言,家庭医生应建议签约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提前接种疫苗,并在基层为那些没有严重疾病的人解决问题,然后将他们转到大型医院为那些严重疾病的人治疗。如果是这样,大医院的压力将会减轻。

流感暴露基层医疗短板(不吐不快)

加强基层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2011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其在基层执业。这项政策旨在弥补医疗服务供应系统的不足。以前,全科医生在中国是一个陌生的词,医学院没有设置专业,基础医疗机构没有全科诊所,上级和下级医院缺乏合作。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家庭医生,扮演着“健康看门人”的角色,关注人们的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状况,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合格的全科医生可以解决90%患者的医疗问题,只有10%的患者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同时,全科医生承担首诊、分诊和双向转诊的职责,并与医院密切合作,全方位、全周期地维护居民健康。

流感暴露基层医疗短板(不吐不快)

目前,各地已开始培养全科医生队伍,并成立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团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然而,强服务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全科医生的执业场所在基层。相对而言,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职称晋升、生活便利、子女教育都不如大医院。如果没有收入、待遇和晋升等强有力的特殊政策,就很难留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目前,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团队没有规范的执业模式,其收入与合同服务费不挂钩。对服务内容、数量和居民满意度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也没有特别的津贴来鼓励。;需要明确与上级医院的合作机制;医疗保险支付仍然强调疾病治疗,这使得很难鼓励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全科医生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流感暴露基层医疗短板(不吐不快)

近两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和加强全科医生培训的政策,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例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每年以30万元的高薪吸引全科医生;一些省份试行全科医生特殊岗位,给予他们更高的待遇……全科医生的地位正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正在加快。当然,中国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刚刚起步,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根据每10,000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加上护士、卫生管理人员和其他团队成员,我们的家庭医生服务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激励政策和考核要求应因地而异。让家庭医生服务覆盖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居民享受到同质服务,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流感暴露基层医疗短板(不吐不快)

一场流感暴露了中国初级医疗服务的不足。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和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符合实际需要。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重点建立全科医生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的合同制服务模式,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基层群众对常见病和多发病持乐观态度。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6日,第19版)

标题:流感暴露基层医疗短板(不吐不快)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