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8字,读完约7分钟
记者金家杰钱伟编辑黄蕾
“环球朋友圈!是否有学生负责或了解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推广?救命!一位城市商业银行行长在微信朋友圈里急切地“求助”。
他的焦虑源于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资产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尽管新规尚未正式出台,但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老大”,金融管理规模达30万亿元的银行业已经开始跟随监管步伐,提前转型。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正在虎视眈眈。未来,在“资产管理产品的净值管理,打破刚性赎回”的趋势下,我们一直将保险资产管理抓在银行的大腿上,我们看到的是放开银行,甚至取代银行成为资产管理的老大的机会。
曾经风平浪静的资产管理河流和湖泊正涌动着暗流。保险是深度收费中非银行系统的资产管理人。我们如何利用银行不断变化的轨迹来超车?它一直是一家被人们追捧的银行,就像“星星和月亮”。它能捍卫资产管理“老板”的地位吗?
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的“游戏规则”的监管下,不同主体之间的角力将由隐现变为表面。市场变化即将到来,八仙横渡大海,展示他们的神奇力量。
迫切寻找新的“水源”;
银行财务管理的规模焦虑
占据银行财务管理“大头”的银行间财务管理,可能是第一个感受到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冷暖的人。
2017年,以超过50%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扩张的银行理财市场,增速出现了悬崖般的下滑。根据一组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这组数据背后,它反映出银行间金融管理的规模已经大幅缩水。在新的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出台的前一年,与其基调一致的监管力度已经下降,针对银行间连锁和资本空转移现象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银行间金融管理规模逐渐缩小。截至2017年底,金融同业拆借的存续规模为3.25万亿元,比2016年底下降51.13%。
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下,Return的“代表客户理财”被视为银行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按照这种思路,整个银行间金融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在一段时间内,个人理财资金很难立即更新银行间金融管理的水源。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债券交易中心负责人担心,在新的“水源”找到之前,全行财务管理规模的增长不仅难以维持,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规模的有限增长也可能带来流动性担忧。“一旦债务来源无法持续,银行融资需要出售流动性好的债券来解决赎回问题。因此,很难有一个大买家对过去分配的中低评级信用债券有需求。”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债券交易中心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分析。
同时,投资方也受到影响。银行甚至更不愿意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对非标准化债务资产的投资将是有限的。
过去,非标准资产的高利率为银行融资带来了高回报率。据中国证券统计,截至2017年底,银行理财非标准化债务资产配置比例为16.22%,规模约为4.79万亿元,仅次于42.19%的债务配置比例。
然而,在新的资产管理条例草案中,明确提出了严格调查期限错配和资金池的问题。这意味着很难将期限为3-5年的非标准资产分配给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的银行融资。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的非标准资产规模也将大幅下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收益率。
对手正虎视眈眈:
保险资产管理正期待着占据上风
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对银行金融规模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银行链之外的“小伙伴”。“一旦银行理财规模受到新规影响,将导致保险资产管理(银行)外包规模呈下降趋势。”一家大型中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直言不讳。
过去几年,在与银行的“联姻”中,保险资产管理扮演了受托人甚至渠道的角色。由于投资团队力量不足,投资策略单一,很少涉足资本市场和非标准资产投资领域,许多银行将部分委托管理资金委托给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在内的外部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获得了很大的利润,但保险资产管理只获得了很小的利润。例如,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说,银行向企业出售承诺回报率为5%的保底理财产品,然后将它们交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配置。如果投资收益率达到5.5%,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可以从银行获得万分之几的管理费。银行可以获得至少0.5%甚至更高的利差收入。
因祸得福就是因祸得福。根据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尽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失去一些银行外包业务,但它们面临着直接向企业客户移交的机会。
“如果银行不能销售保底理财产品,就意味着企业客户会被动地尝试接受非保底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我们的比较优势就会增强。这样,我们就可以跳过银行,直接赚取差价收入,甚至在未来取代银行,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领导者’。”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三方业务负责人在谈论此事时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
"我们已经准备好去等着被喂饭了。"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储备了多种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包括货币和债券。“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将更加注重资产管理机构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强大的主动管理能力有望吸引更多的企业直接委托资金,而非渠道业务。保险资产管理的第三方业务将是未来。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哥很难动摇:
银行打转型组合拳
面对竞争对手的威胁,银行没有坐等,转型的“组合拳”已经出现。
当产品轨道转换正在进行时。记者注意到,年初以来,净值理财产品蜂拥而出,被视为保本理财产品的“接班人”。以兴业银行(601166,诊断学)新推出的“万里宝”系列产品为例,其“新时代净值理财产品”的口号和“客户可以参与分享超额业绩奖励”的设计,引起了投资者的兴趣。
从保本融资到浮动收益融资的产品转换是银行留住原有个人和企业客户的第一击。资产方面的转型也在进行中。
该行资产管理部的一位人士表示,事实上,投资有限的非标准债务资产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重新回到银行的配置中。“未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基础资产的标准化。部分股票的基本资产进入资本市场,而部分债务的基本资产进入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abs和reits也可以用来增加债券市场的供应。”
基于上述银行的“组合拳”和银行一年四季积累的“信用和品牌”的背书,以及绝大多数投资者已经习惯于通过银行渠道购买各种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至少在三到五年内,要撼动银行资产管理的“老大”地位是很难的。
多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上述观点。不应低估零售理财产品的“卓越”速度。截至2017年底,零售理财产品(包括个人产品、高净资产值产品和私人银行产品)余额达到19.79万亿元,比2016年底增加4.25万亿元,占全行理财产品余额的66.99%,比2016年底增加13.5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另一种银行理财产品正在悄然兴起。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约为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76%和58%。“作为资本保全和财富管理的替代产品,个人结构性存款可以在巩固银企关系方面发挥作用。”一家大银行财务办公室的负责人说。
标题:资管暗战 银行组合拳捍卫“老大”地位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