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毫无疑问,新动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和扩大新的动能”等一系列表述的频繁出现,发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将持续甚至升级的明确信号。

这种说法并不奇怪。回顾过去的成就,不难发现两年来,在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不断高涨,新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数量增加了24.5%,平均每天增加1.5万家。随着个体工商户的增加,各种市场主体每天增加4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有效发明专利超过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新动能撑起发展新天地

可以说,快速增长的新动能正在支撑着一个新的发展世界,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这一亮丽的宏观数据不仅喜人,也有力地回应了此前社会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旧动能不平衡转化”的担忧(爱基、净值、信息)。但是新动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这些宏观数据。相比之下,让市场参与者兴奋的往往是微观市场参与者的成功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包括最近几天风靡全国的共享自行车、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蚂蚁金融服务(Ant Financial Service)、金融产品甚至是“网络蠕虫”(Webworm)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与“房主”(Housers)分不开的美团(Meituan),以及原本属于利基市场、属于“黑色技术”(black technology)但却吸引了公众注意力的DJI创新(Innovation)。

新动能撑起发展新天地

这些看似分散在各行各业的企业通过一个共同的名字“独角兽”串联在一起。独角兽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成立于2006年及以后);收到私募股权投资且尚未上市;该企业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基于该企业在最后一轮融资中的估值)。

在过去的两年里,在市场上经受了最真实、最残酷考验的独角兽越来越多。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独角兽企业名单,独角兽企业在中国的数量从2015年的70家大幅增加到2016年的131家,估值为4876亿美元,平均估值为37.2亿美元。其中,有7只价值超过(含)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占46%。

新动能撑起发展新天地

可以说,独角兽企业是新动能和新经济崛起的微观缩影。根据《报告》,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8个领域和30多个子行业,其中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和交通已成为独角兽的集中爆发区,占56%。特别是近期,新榜单上的独角兽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社交网络、网络安全、新媒体等技术创新和“技术+模式”创新领域。作为新动能和新业务形式的代表,独角兽企业的出现甚至崛起,显示了中国整体创新实力的提升和新动能的强大生命力。

新动能撑起发展新天地

如果宏观数据有时过于抽象,这些独角兽企业的迅速崛起更有可能引起共鸣,并往往将空的创新和发展扩展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新的就业岗位、初创企业乃至发明专利升级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这些独角兽企业所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描绘出了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这使得前景更加生动,也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

标题:新动能撑起发展新天地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