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1字,读完约3分钟
创新是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和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创新(爱基础、净值、信息)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许多NPC代表表示,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让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消除制约创新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真正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发展。
福建省医院副院长翁国兴表示,科研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对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翁国兴代表表示,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地消化和落实新政策,特别是一些具体执行单位对新政策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按照自己的行业习惯实施管理。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政府首先要管理创新,解决中央政府、省委、省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许多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体制和机制的局限性仍然很大,制约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因素还很多。”全国人大代表、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锡军表示,每种新药的研究通常需要120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然而,药物开发后,在临床应用的获取上存在许多环节和障碍,导致创新药物无法在有限的专利保护期内实现临床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每一项技术创新成果都必须在产业化后走向市场,获得合理的回报,进而回馈企业的创新投资,以体现创新的价值。”闫锡军代表建议,国家应建立全国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各省地方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便于创新药品及时补充到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对于创新程度高、安全性好、临床价值大的创新药物,建议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使创新药物尽快进入临床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川指出,创新的确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缺陷。然而,如何促进科技成果向实体经济的有效出口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李川代表指出,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评估服务机构,存在着科技人员对科研成果要求过高的现象。这将加重实体经济在巨大商业压力背景下的负担,最终影响其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积极性。
“也有一些有实力的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停滞不前,拿不出研究成果。他们总是想直接成为企业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代表李川建议,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科技创新成果科学评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市场,这不仅可以使科研人员获得合理的回报,还可以使创新成果真正引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卫诗)
(主编:王
标题:鼓励创新,呼唤“一站式”绿色通道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