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7字,读完约7分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金融改革和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相关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小额信贷协会会长杜小山。
第28条与前几年有七个不同之处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28项措施,全面立体地阐述了农村金融创新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你认为今年和往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杜小山: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立法。这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财政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支持。例如,有必要引入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如合作金融法、农业保险法、私人金融法、投资者管理条例等。;第二,保险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件中提到了九种保险,五种保险首先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包括继续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增加产品和提高标准,开发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要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并提出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扩大银保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该文件提出的以奖代补政策,可视为农业保险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发的财政支持;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持续增长。这一部分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中农业贷款增量的差异化促进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阐述;第四,文件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这是在2016年“农村信用社和省联社试点改革,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功能”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省联社改革”;第五,共同金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文件提出发展生产、供销和信贷“三位一体”,其中信贷合作是合作金融或互助金融。文件提出“严格落实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督主体和责任”;第六,鼓励贷款抵押担保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大型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加快农村地区各种资源和资产所有权的认定,促进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享部门确认信息;第七,文件还建议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行特别金融债券;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和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推进“保险+期货”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并购重组。
激励约束机制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
记者:今年一号文件第一条提出要加强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你认为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如何体现的?
杜小山:我认为这种激励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农业贷款增量和农业保险激励政策;第二,落实已经出台的各种财政、税收、货币和监管政策和措施;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网点,适当下放县支行业务审批权限。对于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异化评估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四,深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改革,对符合标准的县级机构实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加快完善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部运行机制,研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第五,支持和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服务,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第六,规范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严格落实监督主体和责任;第七,在完善风险阻断机制的前提下,完善金融与金融支农的合作模式。
这是增加资本投资支持的最后一句话
记者:确保农业、农村和农民贷款的持续增长对农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有什么意义?
杜小山: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顶层设计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点,把深化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着眼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绿化农村,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总资产为232万亿元。让这巨大的财政资源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责任为潜力巨大的“三农”发展服务。
“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中国“三农”的金融缺口已超过3万亿。最后一句话是深化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加大对资本投资的支持。
积极做好涉农重大项目和项目金融服务;努力拓展农业、农村、农民新主体、新形式的金融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深度;重点加强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县级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努力加强扶贫金融服务。
未来,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主动抓住互联网金融新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生物农业和“互联网+农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黄金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容性金融体系
记者:你认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下一个方向是什么?
杜小山:当前,要保证金融服务三农的持续增长,推进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性改革。根本目标是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特别是完整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拓展和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全面支持“三农”问题;大型商业银行应履行社会责任,为普惠金融发展做出贡献,努力发展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大中型项目和小微项目,或将资金委托给中小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服务;要进一步发展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直接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使用传统的金融形式,还要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技术手段,还要使用p2p等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形式;此外,在过去,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社。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农村信用社的重组和转型。但是,所有的农村信用社都不应该全面变成农村商业银行。相反,农村合作金融形式应根据社会需要予以部分保留,并努力发展新的合作金融形式。
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地区。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民发展。第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公司,同时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第四,培育和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第五,加强小微企业和各类农村经济经营者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第六,各级政府和部门共同支持和监督小额信贷的发展。第七,重视直接融资和保险在小额信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第八,努力改善农村信贷环境。第九,建立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指标、评估、评价、激励和约束体系。第十,加快我国农村金融立法工作。第十一,加强对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民的金融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重视民间高利贷、变相储存和非法集资等问题。
标题:“应建立完整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