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2字,读完约4分钟

“先是哈佛,然后是美国。”

今年1月8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到哈佛大学的热情邀请,为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80多名高管举办讲座。这是潘刚自2007年和2017年以来第三次登上哈佛平台。近年来,伊利加快了全球布局,从整合全球资源到构建“全球智慧链”。通过一系列措施,“伊犁气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经过三次演讲,潘刚总能赢得掌声和强烈共鸣,并以“中国智慧”征服了哈佛师生。

潘刚:三次哈佛路,一世伊利人

从0到1,伊利第一次进入哈佛案例“金字塔”

曾几何时,哈佛的经典案例大多来自欧美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像伊利这样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哈佛的教学案例中。

回首20年,伊利在当时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北方小企业。潘刚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创新和勇敢的责任感,带领伊利逐步成长为中国乳业的领导者。20年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和牛奶带,但也有最多的人不能喝牛奶。“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喝牛奶的,另一种是不喝牛奶的。伊利人的使命是把这两种人变成喝牛奶的人——享受牛奶营养和健康的人。”在潘刚的领导下,伊利种植了一片根深蒂固的奶牛场。

潘刚:三次哈佛路,一世伊利人

当时,哈佛大学开始关注伊利的发展,并成立了以著名哈佛教授麦为首的研究团队,对伊利的发展道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2007年,完成了哈佛大学课堂教学案例《伊利:中国乳业的领导者》,伊利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第一个进入哈佛案例库的国家品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无惧风浪

十年的假期。2017年,潘刚再次被邀请进入哈佛课堂。这一次,他不仅想分享一个企业如何成长,还想分享如何思考和实践全球化。

在过去的十年里,伊利已经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成长为全球乳制品行业的前八名和亚洲乳制品行业的第一名。其增长趋势和盈利能力在业内名列前茅,近十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0%。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这样持续稳定的发展条件。

此次潘刚演讲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到来,中美经贸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潘刚的幽默风格展现了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风采。他说,一方面,全球性问题应该通过全球化来解决,商业问题应该由商业力量推动,从国家到企业。只有以开放的态度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各方共赢的途径。因此,有必要通过创新推动全球化的深化,最终使各方受益。

潘刚:三次哈佛路,一世伊利人

展望未来,构建全球农业合作伙伴平台

“伊利的潘刚来了!”仅仅一年后,第三次进入哈佛课堂的潘刚受到了欢呼和掌声的欢迎。与前两次讲座不同,这次讲座不再是为mba学生举办的,而是为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180名高管举办的!

对于目前全球农业企业高管最为关注的“如何把握中国市场机遇”这一话题,潘刚表示,关键在于深刻洞察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为此,他将中国的消费升级概括为“添加模式”。

在潘刚的“添加模式”中,A指的是“一切为了质量”。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消费者已经从价格敏感转变为质量敏感。第一个D指的是“多样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考虑更多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个D指的是“深度体验”。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购买产品”转变为“购买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潘刚:三次哈佛路,一世伊利人

潘刚精彩的演讲受到了180位全球商业高管的热烈欢迎,他在演讲结束前提出的建立“全球农业合作伙伴平台”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浩瀚如海,但帆是信风。对潘刚来说,无论伊利是两次入选哈佛还是三次去哈佛上课,这都是他成长的足迹和新的起点。我相信,在掌舵人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将继续远航。

编辑朱昱

标题:潘刚:三次哈佛路,一世伊利人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