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陆地边界的许多地区属于“老、小、多山、穷”地区,这是克服贫困最难的骨头之一。在我国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推进边境贫困地区的扶贫,可以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扶贫作用。边境贸易包括边境贸易、小规模边境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使边境贸易产生更大的减贫效果,关键是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边境贸易的红利不会自动留在边境地区,也不会自动由边境人民分享。理论上,基于比较优势和利润导向的贸易不会自动惠及穷人。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边境地区普遍存在“渠道经济”或“过境经济”现象,即境外货物进口后立即运往内地,或者内地货物通过边境口岸出口,边境贸易红利随之过境,这不能有效促进边境地区的经贸发展,当然也不能更好地惠及当地贫困人口。第二,根据规定,边境贸易的主体仅限于边境居民(包括来到边境地区的商人)。然而,在现实中,普通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主要方式是“认货”,即边贸企业利用边民的身份办理报关手续和进口货物,获得互市贸易的大部分利益;然而,边境居民“购买货物”的收入非常低,许多贫困的边境居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边境贸易。第三,长期以来,由于边境居民自身资金短缺,不容易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他们用于相互贸易的资金大多来自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不仅融资成本较高,而且贸易双方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
边境贸易能否产生良好的减贫效果,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安排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减贫。如果制度和政策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导致经贸往来不畅、规模小、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边境居民难以分享边境贸易红利。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大力发展“扶贫边贸”,即通过完善和实施主体培育体系、金融体系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边贸向有利于减贫的方向发展。
完善边境贸易主体培育体系。只有进一步明确边境人员或其组织是边境贸易的主体,大力支持和培育边境人员互助合作组织,特别是吸收边境贫困人员的互助合作组织,大力提高边境贫困人员参与边境贸易的能力,以边境人员为主体的边境贸易才能名副其实,让边境人员特别是边境贫困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从边境贸易中获益。因此,相关制度设计应围绕这一目标和方向,努力培养边民成为边境贸易的主体。
完善边境贸易金融体系。通过规范管理、堵疏结合,推进边境贸易金融体系正规化,为边境普通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加大中央对边境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系统准确性,完善边境人员补贴机制,支持边境贸易健康发展。
加强边境贸易软硬件建设。只有弥补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边境贸易才能做大做强,让更多的边民参与边境贸易,更好地挖掘边境贸易在减贫中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互市的产品深加工应在当地进行,产业链应延伸,实现从互市到互市+落地加工的转型升级,边境地区应留有更多的边贸红利。同时,完善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边境贸易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边境贸易和跨境经济发展综合示范平台,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设计,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边境贸易繁荣发展。
(作者是广西青年智库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博士)
人民日报(2017年6月6日07版)
标题: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2214.html